谷风习习水潺潺,记得儿时此往还。
忽作闲僧投宿草,正逢寒雨暗前山。
当年孤柏曾经植,近日低枝渐可攀。
学道无成恩未报,自惊憔悴鬓毛斑。
谒先孝廉墓
谷风习习水潺潺,记得儿时此往还。
忽作闲僧投宿草,正逢寒雨暗前山。
当年孤柏曾经植,近日低枝渐可攀。
学道无成恩未报,自惊憔悴鬓毛斑。
注释:
- 谷风习习水潺潺:形容秋天的微风和清凉的溪流声,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
- 记得儿时此往还:回忆起童年时光,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走过这条路。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忽作闲僧投宿草:突然变成一名游方僧,在荒草丛中过夜。这里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流浪生活的经历。
- 正逢寒雨暗前山:恰逢寒冷的雨水覆盖着前方的山岭。这里营造了一种凄凉、阴郁的氛围。
- 当年孤柏曾经植:指多年前曾经种下一棵孤独的柏树。这里表达了对逝去时间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 近日低枝渐可攀:近期可以攀到那低矮的树枝上。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处境艰难,但仍有希望和可能。
- 学道无成恩未报,自惊憔悴鬓毛斑:修行没有取得成功,未能报答养育之恩,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和痛苦,以至于头发变白,容颜憔悴。这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赏析:
这首诗以“谒先孝廉墓”为题,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游方僧到学者的转变过程及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如谷风习习、水潺潺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昔日的回顾和现在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最后,通过白发和憔悴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内心的羞愧和自责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却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