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林下送西宾,独木桥头指去津。
白社旧游成远别,碧峰回首已无邻。
乡僧入梦谁为主,山月辞家倍照人。
想到穗城逢上巳,不妨重周舞雩春。

诗句解析

1 东林林下送西宾:东林寺位于杭州,是佛教的一处圣地。“林下”通常指的是树荫之下。这里指诗人在东林寺下送别罗戒轩,即送行的对象为西宾,即西去的宾客或教师。

  1. 独木桥头指去津:独木桥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桥梁构造,只有一根桥柱支撑。这里用来形容道路艰险,象征罗戒轩即将踏上一条不易的道路或面临重重困难。

  2. 白社旧游成远别:“白社”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特定的社交团体,与“远别”结合,表达了对过去友好关系的不舍及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距离感。

  3. 碧峰回首已无邻:碧峰形容山色如翠绿色,常用以描绘山的秀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开时,回头望去只看到一座孤峰,暗示着与过往的人或事物之间可能已不再有亲近之感。

  4. 乡僧入梦谁为主:乡僧,这里指家乡的僧侣。入梦,表示进入梦境。这句诗可能是诗人想象自己回到故乡后,能否再次遇见这位僧侣,并询问梦中的主事者是谁。

  5. 山月辞家倍照人:山月,自然景象之一,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辞家,离开家乡。这句诗表达了在离家之时,月亮的光辉似乎特别明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6. 想到穗城逢上巳:穗城,即广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上巳,古代的一个节日名称,常与春季相关联。这里的“逢上巳”表明诗人想到了这个节日,可能意味着希望在节日里有所庆祝或是期待重逢的场景。

  7. 不妨重周舞雩春:舞雩,是一种古代的求雨仪式,人们会在雩台上跳舞来祈求雨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愿意重新体验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尤其是在春日的温暖天气中。

    译文

    东林寺下送西宾,独木桥头指去津。
    白社旧游成远别,碧峰回首已无邻。
    乡僧入梦谁为主,山月辞家倍照人。
    想到穗城逢上巳,不妨重周舞雩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东林寺、独木桥、白社等场景的描述,以及山月、舞雩等元素的运用,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