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一气自溟蒙,野马终朝只御风。
群动无端成辐辏,微躯难免处樊笼。
窗通彼阕常生白,路入长安便觉红。
古镜不劳频拂拭,个中原有梵王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怀诗》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太虚一气自溟蒙,野马终朝只御风。
群动无端成辐辏,微躯难免处樊笼。
窗通彼阕常生白,路入长安便觉红。
古镜不劳频拂拭,个中原有梵王宫。

译文:
尘世
虚空中,一气贯通天地,混沌未开,如同溟蒙的雾气。
野马般的时光在早晨只追逐着风的方向。
万物纷扰,纷纷聚集于一点,我的身躯难免被这纷繁世界所困。
我透过窗户望向远方,总是看到一片白色的天空;
当我踏上长安的土地,就感到了红色的喧嚣。
那面古镜无需频繁擦拭,它自身就包含了佛门清净的宫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心境与现实社会矛盾冲突的诗歌。诗中“太虚一气自溟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自然的感悟,认为天地间万物皆由气构成,而这种自然之气又如溟蒙般浑然一体,难以区分。这种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野马终朝只御风”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像野马一样自由地奔跑,追求内心的安宁。这里的“御风”也隐喻着诗人对超脱物质欲望、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诗中“群动无端成辐辏”和“微躯难免处樊笼”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相互牵连、被各种欲望和权力关系束缚的无奈感受。诗人以“辐辏”和“樊笼”这两个词语来形容社会的复杂和人的渺小无助,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镜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洞察。他认为,只要心灵保持清净,外在的事物就不会影响自己;就像那面古镜不需要擦拭就可以保持其清晰,诗人的内心也自有清净之地,无需外界的干扰。这体现了诗人对内在修养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