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回首各升沉,往事那堪数至今。
两度川山仍旧路,三年风木负初心。
大儒到处多虚席,古道由来有盍簪。
白首故人如见讯,祖庭秋冷待相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 首联:“同游回首各升沉,往事那堪数至今。”
“回首”点明诗题中的“送”,诗人与友人分别在途中相遇,两人一路同行,一路相别,彼此都经历了许多事情。“回首”二字点出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心情:回首往昔,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依依不舍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 颔联:“两度川山仍旧路,三年风木负初心。”
“川山”、“风木”都是借景抒情的意象。“川山”是诗人的故乡,他曾经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风木”则是诗人自己,他曾经在这里度过艰苦的求索历程,而如今却因为年迈体衰而无法再为官服务了。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叹,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 颈联:“大儒到处多虚席,古道由来有盍簪。”
“大儒”指学问渊博的人,“虚席”是指空着的席位,这里比喻人才缺乏。“盍簪”是古代的一种礼节,意为请人入座,此处指邀请朋友入座。“多虚席”表明人才短缺的状况,“有盍簪”则说明人们渴望得到贤人的指点和帮助。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贤能之士的渴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 尾联:“白首故人如见讯,祖庭秋冷待相寻。”
“白首”代指老人,“故人”指老朋友,“祖庭”指自己的故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向往之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无奈和对未来命运的关注。
- 全诗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心情以及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叹,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答案】
【译文】
同游的朋友回头各自升沉,往事哪堪数到如今。
两度经过的川山还是那条旧道,三年来的风雨辜负初心。
大儒到处都有空位,古道由来就有聚会之礼。
白发的老人如果还能见面,就请你告诉我祖庭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阕开头二句写送别的情景,“回首”一词总领全篇,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后心情复杂:既有留恋不舍之情,又有难以割舍之情(依依惜别)。“回首”二字点出诗题中的“送”,可见诗人与友人分别在途中相遇,两人一路同行,一路相别,彼此都经历了许多事情。“回首”二字点出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心情:回首往昔,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依依不舍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下阕开始二句,用典抒情,借用“川山”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风木”是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叹,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贤能之士的渴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颈联两句以“大儒”和“古道”为线索,进一步抒发诗人对贤能之士的渴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贤能之士的渴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写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向往之心,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之情。“祖庭秋冷”四字,更增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以一个期盼的眼神结束全诗,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