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体雄篇推哲匠,千寻飞瀑下天台。
吟成好句敲推久,忘却危梁经过来。
蜡屐岂应遗雁宕,奚囊无计逐龙媒。
相闻更有名山约,抖擞闲身为许陪。
【注】:杨孝廉明度出宰宣平,其昆玉江度旻度送至官舍,归途遍历西湖、天台诸胜,辄有题咏,出以示予,赋此以致欣赏之意,因寄宣平明府。
七体雄篇推哲匠,千寻飞瀑下天台。
吟成好句敲推久,忘却危梁经过来。
蜡屐岂应遗雁宕,奚囊无计逐龙媒。
相闻更有名山约,抖擞闲身为许陪。
译文:
七言诗歌的雄浑之作,推倒千古诗人。
在千寻的瀑布下飞泻而下,流下了天台的美景。
吟诗创作出了好的句子,敲了许久都未停歇,
却忘记了路过天台时曾经经过。
蜡屐怎能忘记雁荡山的风景,
没有打算用奚囊追逐龙媒。
听说还有更多名山的邀约,
抖擞起闲身愿去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杨孝廉明度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联“七体雄篇推哲匠,千寻飞瀑下天台”,以七言诗歌的雄浑之作,推倒千古诗人,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颔联“吟成好句敲推久,忘却危梁经过来”,表达了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忘我状态,以及他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颈联“蜡屐岂应遗雁宕,奚囊无计逐龙媒”,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山大川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旅行的期待和憧憬。尾联“相闻更有名山约,抖擞闲身许陪”,则是作者对于与友人相聚的期待和承诺,同时也传达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