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之麓珠江隈,蹉跎行脚归乎来。
过桥一笑兴不浅,中途未到心先回。
大田多稼食轮转,东篱采菊天花开。
人生得此亦已足,旁观当局者谁哉。
【注释】
留别:挽留,告别。李东园:人名,作者的朋友或亲戚。
云山之麓:山脚下的白云山。珠江隈:珠江边的小山坡。蹉跎(cuō tuó):白白地消磨时间。行脚:游历。归乎来:返回来。
过桥一笑:经过桥上时笑一下。兴不浅:兴致不浅。心先回:心里已经转回。
大田多稼:大田里庄稼茂盛。食轮转:指收获的粮食像车轮一样转动。
东篱采菊: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天花开:天花盛开。
人生得此亦已足:能有这样的生活也就很知足了。得:得到。亦:也。
旁观:在旁边观看。者谁哉:是谁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诗人与友人分别前后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恬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云山之麓”,而“珠江隈”又是“云山”之下的一个地名,所以诗人说:“蹉跎行脚归乎来。”意思是说,我将在云山脚下,珠江边上的地方,回去吧!这一句看似平淡,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次句写诗人和朋友分别时的情境。“过桥一笑”表明诗人和朋友在离别前曾有过一段愉快的交往,“兴不浅”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但是,当诗人来到中途未到的地方时,心中已经转回,即思念之意已深,因此“心先回”。这里既写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暗示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矛盾——他既留恋朋友,又不愿耽误自己的行程。
第三句写诗人看到大田里的庄稼长得茂盛时,想到丰收在望,便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去的朋友,于是发出了“兴不浅”的感叹。这里,“兴不浅”既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第四句写诗人在途中看到一片盛开的菊花,便想起“东篱采菊”的情景,联想到“天花开”,从而产生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这里的“开”,既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感受。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肯定,并以此作为送给朋友的礼物。他说:“人生得此亦足!”意思是说,能有这样的生活就很不错了!然而,“得此亦已足”并不意味着满足,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旁观当局者谁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旁观者很难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究竟谁是真正的赢家。
这首诗的主旨是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认可。它以送别为线索,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恬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