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野老眼长青,请看此翁头未白。
注释:我不介意你老眼长青,请看我头上白发尚未染。
赏析:诗人用“野老”指自己,以“头未白”自谦,表示自己的头发没有全白。他希望马卧仙能活到百岁,所以对马卧仙说“不妨”。马卧仙是仙人的代称。诗中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己长寿的期望和愿望。
不妨野老眼长青,请看此翁头未白。
注释:我不介意你老眼长青,请看我头上白发尚未染。
赏析:诗人用“野老”指自己,以“头未白”自谦,表示自己的头发没有全白。他希望马卧仙能活到百岁,所以对马卧仙说“不妨”。马卧仙是仙人的代称。诗中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己长寿的期望和愿望。
这首诗的原文是: ``` 寻梅歌 野水断桥下山路,东风自来僧自去。 四望无人不知处,笑倚寒皋问枯树。 枯树欲枯枯不能,化作前溪一段冰。 相逢无语秘香色,骨格神仙心老僧。 老僧踏花如踏雪,老僧见花如见月。 此时欲辩两忘言,仰首高天搔白发。 ```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译文 在野外的断桥下小路上行走,东风自然吹来,僧人自在离去。 四处望去,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笑着靠在寒冷的小山丘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山僧住山冷如水, - 注释: 山中的僧人住在山上,环境寒冷得像水一样。 2. 春寒夜坐无衣被 - 注释: 春天的夜晚,寒风刺骨,没有衣服和被子。 3. 隔窗短烛分照人,明发罗君戒行李 - 注释: 窗外的短烛光芒微弱,照亮了人们。罗君即将出发去远方学习,提醒携带行李。 4. 问君行李能几何,重等须弥轻过纸。 - 注释: 询问罗君的行李有多少,其重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半飓风的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飓风肆虐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夜半飓风歌 注释:夜半,即深夜;飓风,指强烈的风。 赏析:首句直接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飓风的诗歌,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天地巨,若何许,我生其中如秬黍。 注释:天地巨,形容飓风的力量之大;秬黍,一种农作物,常用来形容渺小。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人置于浩瀚的自然之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送无可上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注释: 我所之,乃在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我向往的地方,就在南山的南边和北边的山谷中。 山中何所有,中有一室两扉无四壁。 山中有什么?里面有一间屋子,两扇门没有墙壁。 主人默坐万山寂,外有盘盘细路通檐隙。 主人静默地坐着,周围群山寂静无声,外面有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屋檐下的小空隙。 我自能行人不识,上有巉岩磊砢之奇石
这首诗是一首咏石的诗,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第一句“石乎石乎胡尔奇”,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石头比作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第二句“精英擘破混沌皮”,诗人以石头的坚硬和刚毅,象征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 第三句“砗磲玛瑙难等夷”,诗人以宝石的品质,来比喻石头的纯净和高雅。 第四句“良工剖作光琉璃”,诗人以工匠的精湛技艺,来形容石头的美丽和价值。
答谢邺门 谢君于我称父执,贱子今年过四十。 昨日别君穗城下,短鬓参差冠岌岌。 今朝相见秋风里,兀突山僧拥高笠。 本来面目看未真,须臾大笑转成泣。 大笑空尔为,仲尼弟子称阇黎。 涕泣勿复道,山上蓼莪山下草。 君亲未报惭万一,仰首高天看白日。 白日天上转,浮云眼中变。 自悔平生识字多,祇能读书不读典。 一朝蹴踏虚空碎,法王与我开方便。 为报东山莫鸣鼓,山僧有心良独苦。 学道无成成亦老,此身在世知无补
【诗句释义】 1. 天然和尚七十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赞美天然和尚的长寿和智慧。 2. 拙哉大挠作甲子:大挠(约公元前210年)是中国最早的历法,以十天为一个周期,六十天为一年,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日。甲子是十天中的一个,因此用“拙哉”表示其不足之处。 3. 不识太初与无始:太初(指宇宙的开始)和无始(指时间的起源)都是道家哲学中的词汇,这里用来形容天然和尚对这两个概念的无知。 4.
金茅山房读书歌贻吴山带出游五岳任两足,渴饮三湘便一腹。 名山历尽能几时,且住金茅茹山蔌。 注释:游览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任凭两脚行走,口渴喝三湘的水(指洞庭湖的水)就足够饱腹了。名山走遍又能有多少日子,暂且住在金茅山的茅屋中,吃山中的蔬菜。 金茅山下茅半闲,主人爱客如爱山。 澹澹流水写情性,浮云来往怡心颜。 我来怜我太无学,置书引客登高阁。 病夫耳目各为主,不见精微见糟粕。
寿黄兴岐 先生先子之所畏,忆我为儿始七岁。 大人抱我置左膝,隔座与君论文字。 我时仅识之与无,侧耳静听无欢呼。 上客骐驎笑相许,岂知长大成蹇驴。 蹇驴畏走三城道,踯躅秋风啮秋草。 故人相见惊相识,我渐就衰君已老。 我衰不足惜,君老头还黑。 交游半作乘车人,诸生尽是文章伯。 先生两眼大如箕,世上红尘污不得。 一日读书能几回,山中甲子去复来。 诗书之外何有哉,眼前穷达皆尘埃。 青兕爵,丹砂杯,为君寿
慰吴布田并挽逝者 昔有延陵君,嬴博葬其儿。 一恸舍之去,魂气无不之。 复有西河公,泪尽明以亏。 自言已无罪,良友来箴规。 人事有今古,天性无盛衰。 哀死良何伤,达生固其宜。 善哉布田翁,种德躬耘耔。 庭际生崇兰,弱叶何葳蕤。 一花先众芳,馥郁多奇姿。 期君永岁寒,托根深不移。 胡为比芳槿,溘然朝露晞。 造物讵怜材,天心宁倒施。 春花不朝夕,百卉徒芳菲。 主人长太息,仰首天低垂。 栽培与倾覆
赠马卧仙 龙骧虎步随高下,此翁岂合居林野。 中原射策先冠军,肘后骊珠光照夜。 河清海晏靖烽烟,缓带轻裘见儒雅。 西园词赋拟曹刘,东阁文章追董贾。 著书先着春秋歌,丘明公谷如尔何。 年过五十犹学易,两仪四象交森罗。 倚马千言飞露布,吹毛三尺降么么。 雄才大略谁先后,今之卧仙前伏波。 等闲事业从头数,夜半鸡声催起舞。 此心此志畴得知,上有君恩下慈母。 九重三疏叠陈情,万里归心廑孺慕。 孟母宅边频倚门
诗句解析 1 男儿立志在人前,读书稽古师圣贤: 这句话表明男性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以此为榜样,学习历史和圣贤的智慧。"男儿" 强调的是男性角色和责任,"立志在人前" 表示追求高远的目标;"读书稽古" 则指通过学习和了解历史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2. 男儿置身在人后,大器晚成何不有: 这两句话反映了对不同生活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认为即使是在人群中显得不那么显眼或成功的人,也有机会成就大事。 3.
卢雁林手抱玉玲珑,目送飞鸿理新曲。 日暮乡心归兴催,十指沉吟写幽独。 深情远韵谁得知,曰有东林方老师。 闻所未闻见未见,此声不似平居时。 昨日君心如止水,今似行云日千里。 止水清泠有浅深,行云去住无端倪。 卢生大笑释玉琴,曰公知我真知心。 明朝孤棹乘风去,云水迢迢何处寻。 注释: - 卢生:卢雁林。 - 手抱玲珑玉:比喻手捧珍贵的玉石。 - 目送飞鸿:形容目送远去的鸿雁。 - 理新曲
【注释】 东溪:指东晋诗人陶渊明。诠:解释,阐明。 风骚:指诗歌的风调与情韵。 读书万卷:泛指博览群书。自得:自己感到满意。兴来:诗兴涌上心头时。波涛:形容文章气势如水波般汹涌。旦夕:早晚之间,即一日之内。霖雨:连绵不断的雨。膏雨:滋润大地的雨。万方:全国。草木:指草木皆春。 六月:夏季的别称。南薰:南方的暖风。溽暑:闷热的夏天。 东林野老:隐居山林的隐士。懒下床:懒得起床。忽觉清风凉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山僧欲向钱塘去,逢人便问钱塘路。识得钱塘一个人,此心光向钱塘住。 - 注释:山中的僧人打算前往钱塘,每当遇到人就询问钱塘的路。一旦认识钱塘的某人,他/她就会将心灵寄托于这个地方。 - 译文:山里的和尚想去钱塘,遇到人便问钱塘的路。一旦遇见了钱塘的人,他的心便留在钱塘。 2. 钱塘人物能几何,红尘队里肩相摩。尘中得有姚公子,一麟已足何须多。 - 注释:钱塘的人们都是谁呢
留别马卧仙 山僧出世还在世,从来不作安居计。 注释:山上的僧人已经出家了,但仍然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宿。他们从未想过要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孤云野鹤自相于,三迁四徙无拘系。 注释:那些孤独的云朵和野鹤总是在四处游荡,它们不受任何束缚,可以自由地飞翔。 去年结社铁城东,闭门不觉成老翁。 注释:去年我们在铁城的东边结了个社团,但是因为闭门不出,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老人。 名山笑我不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