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渡头晓日寒,风掀怒浪高于山。疾鸟退飞不敢过,征夫乍见凋朱颜。
蛟蟠结,龙伏眠。往来一相犯,俄顷碎舟船。念此千金躯,谁能轻弃捐。
稍待风定,斯可周旋。被发之叟晨提壶,乱流径渡将焉如。
波涛覆首竟沈溺,公乎公乎狂且愚。蛟饮血,龙啮尸,公无渡河竟渡之。
公今既死去,我何用生为。一曲箜篌为公死,公乎公乎知不知。
【注释】
1.公:指征夫,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2.渡河:指渡口过河。
3.蛟龙:水中动物,比喻水患。
4.千金躯:一语双关,既指诗人的身体,又指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5.被发之叟:披散头发的老者。
6.箜篌:古乐器,这里借指诗人的诗歌。
7.狂且愚:形容诗人的鲁莽无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是一首讽刺诗。全诗通过写渡口遇险、遇老翁而免于难,以及因无钱买酒而被强拉去唱歌等情节,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横征暴敛、横加勒索、不恤民苦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首句“朝鲜渡头晓日寒”,描绘了渡口的景象,黎明时分,阳光照在寒冷的渡口。
第二句“风掀怒浪高于山”,写出了江面上的风浪之大,如同海浪般翻滚。
第三句“疾鸟退飞不敢过,征夫乍见凋朱颜”,描述了渡船中的人们看到江上的大浪和狂风,都感到害怕,纷纷后退。而诗人自己则因为无钱购买酒喝而被强行拉去唱歌。
第四句“蛟蟠结,龙伏眠,往来一相犯,俄顷碎舟船”,描述了江中的蛟龙和龙的形象,它们在水中盘旋,仿佛要攻击船只。但很快,它们又会安静下来,仿佛已经厌倦了这种争斗。
第五至七句写诗人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如果能够等待风平浪静再过河,那就可以安全地渡过河流了。然而,他也知道,这样的时间是难以等待的。于是,他选择了被发之叟提壶,乱流径渡将焉如?意思是说,他选择了一条看似安全的路线,希望能够顺利过河。
第八句“波涛覆首竟沈溺,公乎公乎狂且愚”则是直接指责了统治者的愚蠢和鲁莽。他认为,他们的行为就像是水中的蛟龙和龙一样,只会带来危险和毁灭。
最后两句“一曲箜篌为公死,公乎公乎知不知”则是诗人的无奈之举,他选择了以一曲箜篌来表达自己的哀怨和愤怒。虽然他知道这种做法可能无法改变什么,但他还是愿意为了正义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下去。
这首诗通过描绘渡口的情景和诗人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横征暴敛、横加勒索、不恤民苦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