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藿原倾日,桑榆转慕亲。
只缘寸草意,早乞老莱身。
静久忘簪绂,情恬爱角巾。
朝端曾让德,闾里尽归仁。
参伯夸难弟,中丞有嗣人。
无营神自王,不竞性弥醇。
骏誉推三达,鹤龄始七旬。
莫言今白发,遂尔厌红尘。
世事多新态,君王忆旧臣。
应知虚鼎席,伫见下蒲轮。
致主心仍壮,匡时道益振。
东山高卧起,曳履上星辰。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原诗:
寿少司徒王见峰公七十公原以终养家居者
葵藿原倾日,桑榆转慕亲。
只缘寸草意,早乞老莱身。
静久忘簪绂,情恬爱角巾。
朝端曾让德,闾里尽归仁。
参伯夸难弟,中丞有嗣人。
无营神自王,不竞性弥醇。
骏誉推三达,鹤龄始七旬。
莫言今白发,遂尔厌红尘。
世事多新态,君王忆旧臣。
应知虚鼎席,伫见下蒲轮。
致主心仍壮,匡时道益振。
东山高卧起,曳履上星辰。

逐句翻译:

  • 寿少司徒王见峰公七十公原以终养家居者:祝寿王见峰先生,享年七十岁,一直在家中休养。
  • 葵藿原倾日,桑榆转慕亲:葵菜像太阳一样向阳生长,桑树在夕阳中更显亲近。
  • 只缘寸草意,早乞老莱身:我就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早早地就辞去了官职,追求一种简朴的生活。
  • 静久忘簪绂,情恬爱角巾:我宁静久了,忘记了官场上的名利,心情恬淡,喜欢戴着头巾。
  • 朝端曾让德,闾里尽归仁:在朝廷上曾经有过谦让,而乡里百姓都归向他的仁德。
  • 参伯夸难弟,中丞有嗣人:有人称赞你如同兄弟一样,你的侄儿也继承了你的事业。
  • 无营神自王,不竞性弥醇:你不受外界诱惑,保持着内心的平和,性格更加醇厚。
  • 骏誉推三达,鹤龄始七旬:你获得了很高的声誉,长寿如同仙鹤一般。
  • 莫言今白发,遂尔厌红尘:不要以为现在满头白发就厌倦了尘世。
  • 世事多新态,君王忆旧臣:世间的变化不断出现新的面貌,而君王总是怀念旧臣。
  • 应知虚鼎席,伫见下蒲轮:应该知道你空出的座位,等待你去坐;你也将成为高位的官员。
  • 致主心仍壮,匡时道益振:你为君主尽心尽力的心志依然坚强,帮助国家振兴之道越发显著。
  • 东山高卧起,曳履上星辰:你在东山上悠闲地起身,拖着鞋子上了天宫。

注释与赏析:

  • 这首诗主要赞颂了王见峰先生高尚的品质、卓越的成就以及他晚年的清雅生活。通过对其生平和成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王见峰先生的敬仰之情。
  • “葵藿原倾日,桑榆转慕亲。” 描述了葵藿(即葵菜)朝向太阳生长,而桑树在夕阳中显得更加亲近。这里借物喻人,比喻自己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早早地就辞去了官职,追求一种简朴的生活。
  • “只缘寸草意,早乞老莱身。” 表达了自己追求简朴生活的心意。“老莱身”是古代隐士的一种称谓,指隐者退居山林、不问世事的生活方式。
  • “静久忘簪绂,情恬爱角巾。” 描绘了自己宁静的生活状态,忘却了官场上的名誉和地位,喜欢戴角巾这一传统装束。
  • “朝端曾让德,闾里尽归仁。” 表示自己在朝廷上曾经有过谦让的行为,而乡里百姓都归向他的仁德。
  • “参伯夸难弟,中丞有嗣人。” 提到了他人对他称赞有加,侄儿也继承了他的事业。
  • “无营神自王,不竞性弥醇。” 表达了自己不受外界诱惑,保持内心的平和。“不竞性”指不受外界竞争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 结尾部分:“骏誉推三达,鹤龄始七旬。”“骏誉”是指极高的赞誉,“三达”可能指的是通达、通晓、通明三个层面。“鹤龄”则是指长寿如鹤。
  • 整首诗通过对王见峰先生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卓越的成就以及晚年的生活状态。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王见峰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