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雷鸣夏风鸣冬,秋来鸣者难为容。露寒九月入床下,啾啾唧唧群相从。
十回归梦九回断,起坐积愤填心胸,吁嗟恨尔之秋蛩。
疾雷鸣夏风鸣冬,秋来鸣者难为容。露寒九月入床下,啾啾唧唧群相从。
疾雷和夏风声势猛烈地轰鸣,秋天到来时它们却不再鸣叫。寒冷的露水在九月时节滴落在床上,蟋蟀们纷纷聚集在一起鸣叫。
十回归梦九回断,起坐积愤填心胸,吁嗟恨尔之秋蛩。
梦中醒来十次,九次是徒劳无功;起来坐着,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感叹这秋虫啊!
疾雷鸣夏风鸣冬,秋来鸣者难为容。露寒九月入床下,啾啾唧唧群相从。
十回归梦九回断,起坐积愤填心胸,吁嗟恨尔之秋蛩。
疾雷鸣夏风鸣冬,秋来鸣者难为容。露寒九月入床下,啾啾唧唧群相从。
疾雷和夏风声势猛烈地轰鸣,秋天到来时它们却不再鸣叫。寒冷的露水在九月时节滴落在床上,蟋蟀们纷纷聚集在一起鸣叫。
十回归梦九回断,起坐积愤填心胸,吁嗟恨尔之秋蛩。
梦中醒来十次,九次是徒劳无功;起来坐着,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感叹这秋虫啊!
【注释】 1. 连日小斋闭:连日,即连日来。小斋,即书房。 2. 出门幽兴多:出门,出去散步。幽兴,即幽雅的兴致。 3. 青山云外断:青山,即青山山。云外,即云层外面。 4. 红叶树头过:红叶,指秋天的树叶变红。 5. 丛筱群飞雀:丛筱,指丛生的细草,筱,通“小”。群飞雀,即一群飞翔的小鸟。 6. 晴漪并浴鹅:晴漪,即晴朗的水面。浴,在水中洗澡。 7. 诗法到阴何:诗法,即诗的技法。阴何
宣州城外泊 宣城市,今安徽宣城。 宣州,唐宣州,治所在宣城,即今安徽省宣城市。 城外,指宣城城墙外。 古树已栖鸦,乌鸦在树上筑巢。 注释:宣州城外的古老树木上已经停歇着几只乌鸦。 译文:宣城城外,古老的树木上有乌鸦栖息。 赏析:这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客路三千里,人烟八九家。 译文:客居他乡的道路有三千里之遥,沿途只见八九家的人家。 注释
【注释】 ①宴许晋仲清晖亭:宴,邀请。许晋仲,字子真,晋陵人。唐玄宗开元中,曾与李白、贺知章同游金陵。后为道士,隐居茅山。李白有《送许子归江东》诗。 ②开幽径:指开凿幽静的小路。 ③小亭:即清晖亭。 ④槛:栏杆。 ⑤野竹:野生竹子。过檐青:竹影穿过屋檐投下的影子是青色的。 ⑥胜绝:美景。 ⑦凉多酒易醒:天热酒易醉。 ⑧太玄经:指《太玄经》。许氏隐居茅山,与道教关系密切。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冬行虽寂寞,诗句总堪传。 - 注释:冬天行走虽然感到孤独寂寞,但我的诗篇却能流传下去。 - 解析:诗人通过“虽”字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寒冬,感受到孤独寂寞的情感,但同时也表明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这种表达方式既真实又富有诗意。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认知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仅能够传递情感,还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后人传颂。
山寺 碧水流千转,青山绕百层。 过桥随小仆,入寺遇高僧。 石洞深连树,茅檐倒挂藤。 何时借禅榻,清夜看传灯。 译文: 碧绿的水流绕过山峦千百遍,走过桥后跟随仆人去山寺。进入山寺后遇见一位高僧。石洞与大树相连,茅草屋顶悬挂着藤蔓。什么时候能借来禅床,在清冷的夜晚看僧人点灯笼呢? 注释: 1. 碧水流千转:描述清澈见底的山泉水流经山间曲折蜿蜒。 2. 青山绕百层:形容山峦层层叠叠,环绕着山寺
绩溪 落日衔孤嶂,行人到绩溪。 野桥通岸窄,茅屋隔林低。 邑古民还聚,官清政不迷。 小亭幽绝甚,足以慰羁栖。 释义:夕阳西下,余晖照耀着孤峰;行人来到绩溪。野桥狭窄地连接着岸边,而那高高的茅屋则掩映着林木的深处。这个古老的地方聚集了众多的人民,他们的官员清廉,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一个小亭子位于偏僻之处,景色十分美丽,足以让旅居在外的人得到慰藉。 译文:日落时分,太阳被山峰吞噬,我来到绩溪。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宿新安驿时的心情和景象。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一宿新安驿,迢迢夜未央(第一句): 我在新安县的驿站中住了一夜。"一宿"表示短暂的停留,但时间感觉漫长。 - 有怀投赤县,无梦及沧浪(第二句): 我怀着某种思念投向了繁华的城市(指赤县),却没有梦到那片广阔的大海(指沧浪)。 - 土榻连苔色,风帘带月光(第三、四句): 我的床是粗糙的泥土做的,上面长满了青苔
【解析】 1. “出郊”的意思是“到郊外去”,本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时。“风雨”二句,以天气之晴好与阴雨作比,写出自己对政治失意的感慨。“人行深树里”是点明地点,“犬吠落花前”描写了作者在郊外所见所闻的景象。 2.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日田园风景图,诗人用“白屋”“樵径”“钓船”“青山”“落花”“犬吠”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注释】 水阳:即安徽水阳江,在今安庆市北。 孤舟夜发时:形容夜晚船行之急。 帆风转羊角:指船上的帆在疾风中鼓起像羊角一样高。 樯:船桅。月带蛾眉:月色映衬着桅杆上的装饰物(或称“彩饰”,如彩绘)。 得归开箧笥:回家后打开箱子。 箧笥:箱匣,指收藏书籍的箱子。 示吾儿:给我儿子看。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寒冬时节乘舟夜行,途中见闻所感。首联写远客冬行处,孤舟夜发时;颔联写帆风转羊角,樯月带蛾眉
春行得驴字 春天出行快乐有余,何况还有酒樽相伴。 绿树成荫双鸟儿啼鸣,青山独行驴儿独自前行。 他乡真令人自得其乐,故里近在咫尺如何? 幸有能诗之友常相聚,清谈数起我心欢畅。 译文: 春天出行的快乐让我感到满足,更何况还有美酒相伴。 绿树成荫,鸟儿在树梢欢鸣;而我在青翠的山路上独自骑行,仿佛只有这一片青山与我为伴。 虽然身处他乡,但我却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在,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译文: 秋夜的七种遗憾 伶伦截取的竹子才过一尺,一吹就能把苍崖裂开。更何况笛声能传遍折杨柳,听到这声音让人多有感慨和感激。 深夜无人万籁俱寂,天上的残星还历历可数,叹息遗憾你这秋天的笛子。 注释: 秋宵:秋天的夜晚;七恨:指《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两句诗。 译: 秋天的夜晚有七种遗憾 伶伦用三尺来截取竹子才刚刚够,他一吹,就把苍山悬崖上的石头吹开了
【注释】 秋宵七恨:秋天的夜晚思念情人。 西风古城夜向深:秋风萧瑟,古城之夜更深了。 白月光沉沉:月光下,满窗都是清冷的月华。 罗帏美人劳寸心:美人在闺中独处思夫。 双杵忽传空外音:捣衣声从空中传来,声音悠远。 寒衣不来道路远:衣服还没有送到,路途又遥远。 丁东落耳愁难禁:捣衣的声音不断传来,让人感到忧愁难以忍受。 吁嗟恨尔之秋砧:叹息着怨恨那秋夜的捣衣声。 【赏析】
【注释】 七:指月亮。秋宵:深秋的夜晚。恨:遗憾。玉镜:明亮的月亮。借问:向人询问。胡为:为什么。不与:不照。吁嗟:叹息声。恨尔之秋月:恨你这样圆而易缺,难长久。 译文: 嫦娥偷偷地从月宫偷了长生不死药到蟾蜍居住的地方,老兔子用它捣制仙药已经千年。明亮的月亮是从海上升起,又飞向云层消失。借问为何有圆有缺,它不照着人间的离别之情,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秋天里明亮的明月。 赏析:
秋宵愁恨(七首) 洞庭波寒秋影乱,几回相失声相唤。 草木黄落始来宾,颇似人生系微宦。 注释: ①洞庭:指洞庭湖。 ②冥冥:指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③吁嗟:叹息声。 译文: 洞庭湖水波寒意浓,秋天的光影也显得凌乱,你我几次在梦中相见,却因声音相失而无法相认。 草木黄落时节,秋风才吹到人间,你我像羁旅他乡的人一样,生活艰难、仕途渺茫。 数年寄来的书信常常不能到达,仿佛被云层遮住了视线
这首诗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的作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苦闷与感慨。 诗句翻译: 1. 稚子携壶沽竹叶,怪底纷纷乱飞雪。 (孩子提着酒壶买酒,奇怪地看到纷纷乱飞的雪花。) 2. 江天云气凝不流,海间波涛来无绝。 (江上的云气凝聚不散,海中的波涛汹涌而来,永无止境。) 3. 支机石殒光欲碎,承露高茎冻应折。 (支撑着窗户的石头破碎,高耸入云的竹子被冻弯。) 4.
诗句原文: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译文: 刘长卿在《王昭君歌》中描绘了王昭君从自恃美丽到最终陷入困境的过程。她曾经自负于自己的美貌,不将画工的笔触放在眼里,但谁能想象,这些画笔下的肖像会让她的美丽蒙上阴影,反而使她失去了真正的光彩。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深沉的手法,展现了王昭君从一个自信满满的女子到被迫嫁给匈奴和亲公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