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
天地兵声合,关河秋色来。
酬恩凭玉剑,致远见龙媒。
旦夕边城上,喧喧笳鼓哀。
【注释】
《出塞曲》是汉乐府民歌,共四首,此诗为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从军征戍的情景。
呼延:即呼延灼,后梁名将。《旧五代史·周书·郭崇韬传》:“(郭崇韬)自以功高,求领河东节度使。上不许,曰:‘朕方欲与卿等图王业,何为求去!’”这里用“呼延”代称“郭崇韬”。
勒马:勒住马不跑。
单于台:古代匈奴的祭天坛。这里指边关。
兵声:兵器碰撞的声音。
关河:指黄河和长城。这里借指边关。
玉剑:指佩玉宝剑。
龙媒:指骏马。
旦夕:早晚。
喧喧:形容声音杂乱。
笳鼓:两种乐器的合称,这里泛指军乐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征夫出征、思念家乡的军旅歌曲。全诗八句话,可分为三层意思。
前四句写出征。诗人首先描绘的是一幅壮阔的战争场面,他仿佛听到了战场上的兵器碰撞声,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号角声,也看到了旌旗猎猎地在风中摇曳,听到了边城之上响起的笳鼓之声,一切都如此紧张而又热烈,充满了战争的激情和豪迈。
中间四句写思乡。诗人想象自己远在边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以及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他们一定也在为自己的安危担忧。而自己又该如何回报家人的厚爱呢?只能凭借手中的玉剑,去战胜远方的敌人;也只有在远离家乡的时候,才能见到久别的亲人,和他们团聚。
末四句写归期。诗人虽然身在边关,但是对家人的思念却始终如一。他渴望早日凯旋归来,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和家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这首曲子表现了军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