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霜风乍起,半窗月影初斜。宝匣烧残香篆,银釭落尽灯花。
诗句如下:
一阵霜风乍起,半窗月影初斜。
宝匣烧残香篆,银釭落尽灯花。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注释
- 霜风乍起:形容秋风来得突然而强烈,给人一种冷冽之感。
- 半窗月影初斜:描绘了月亮在窗户上投下的影子开始变得不完整,暗示着夜晚将至,寒意渐浓。
- 宝匣烧残香篆:指古时用以焚烧的香炉中余烬尚存,香烟袅袅上升,形成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
- 银釭落尽灯花:形容油灯中的灯花已经熄灭,可能意味着夜深人静或即将进入夜晚。
- 万俟咏:宋代词人,以这首《三台·清明应制》最为著名。
- 清明应制:指的是在清明节这一特定时节,皇帝要求臣子撰写应节诗文,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
-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描述春天的到来使得御苑中的景色更加迷人,连城门都难以阻挡春天的脚步。
- 凤阙、非烟非雾:形容宫殿的壮丽神秘,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几分仙气和神秘感。
- 太平箫鼓:指节日期间人们庆祝和平与繁荣的欢庆场面,箫鼓齐鸣,热闹非凡。
赏析
此词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应制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和宫廷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祝愿。首句“一阵霜风乍起”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象征着国事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接着的诗句“半窗月影初斜”和“宝匣烧残香篆”,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通过诗歌传达了对和平时代的赞美和对繁荣昌盛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