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缚屋南山里,西湖正对柴门底。
藜杖经旬懒出门,门前看湖聊尔耳。
秋风抚掌桂花开,坐对白石歌隐士。
溪翁住近不相知,晨昏同饮西湖水。
【注释】
①南山里:指山中。
②柴门:指农家的门,用柴草编成。
③藜杖:用藜草做的手杖。
④隐士:这里泛指有才德的人。
⑤白石:石头。
⑥溪翁:居住在溪边的老翁。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隐居在南山中的道人,他住在柴门旁的茅屋之中,门前就是西湖。诗人通过描绘这位道人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他的淡泊明志和高洁的品格。
首联:“道人缚屋南山里,西湖正对柴门底。”此句写道人住在南山里,门前就是西湖,点出其居处之幽静。“正对”,表明了道人住处与西湖之间的亲密关系。
颔联:“藜杖经旬懒出门,门前看湖聊尔耳。”此句写这位道人懒得外出,只在门前看看西湖,表达了他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藜杖”是手杖,用藜草做,是隐居者常用的行旅工具;“经旬”是十天,“懒出门”是懒得外出的意思。
颈联:“秋风抚掌桂花开,坐对白石歌隐士。”此句写秋天的景色和这位隐士的悠闲自得。秋天到了,秋风拂过,桂花开放,而这位隐士则坐在白石上唱歌。
尾联:“溪翁住近不相知,晨昏同饮西湖水。”此句写溪边的老翁与道人相熟,两人一起喝着西湖的水,共度晨昏。“溪翁”是指住在溪边的老翁,“晨昏”是指早晨和晚上,“同饮”是指一起饮酒。
【译文】
南山里的一位道人被绑在屋里住,他的屋子就在西湖边;他十天都不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是喜欢站在门口欣赏西湖的美景。秋风扫过,桂花开放,他拿起手杖唱着小歌;住在附近的一个溪边的老翁与他不相识,但两人却一起喝了西湖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