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山河拱旧京,楚囚西去泪如倾。
斜风衰柳丹阳郭,细雨孤帆白下城。
残梦忽惊三殿报,新愁翻觉一身轻。
从军未遂平生志,遗恨千秋愧请缨。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诗句的意思来分析。
东阁尘宾幕:尘,尘埃。宾幕,客馆的门户。尘宾,指客人。东阁,即东宫之门。这里指作者的住所。
西征愧赋才:愧,羞愧。赋,作诗、作文章。西征,指诗人到长安参加考试。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由丹阳入京:月明,指月亮明亮;笳鼓,古代军中吹奏的乐器,也泛指乐器;切,急;哀,悲哀;丹阳,指丹阳县,今属江苏。
万里山河拱旧京,楚囚西去泪如倾:万里,指广阔的国土。拱,环绕。旧京,指长安。楚囚,指被放逐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斜风衰柳丹阳郭,细雨孤帆白下城:斜风,斜风细雨;衰柳,垂杨柳。丹阳,指丹阳郡,今属江苏。
残梦忽惊三殿报,新愁翻觉一身轻:三殿报,指朝廷上传来的消息。
从军未遂平生志,遗恨千秋愧请缨。
赏析:
“东阁尘宾幕”四句,写自己初抵长安时的情景。“尘宾”,指客人,“尘”,尘埃,尘土,比喻尘土飞扬。“宾幕”,客馆门户。“东阁”,指作者的住所,这里借寓自己的居处或寓所。“尘宾”是说自己的住处尘土飞扬,不洁净;“客馆”则指作者寄身的地方,环境并不优美。这两句诗以“尘宾”和“客馆”作反衬,表明自己的居处简陋而环境恶劣,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住处环境的不满,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怨愤情绪。这四句中,“尘”、“客”二字用得非常精当。诗人把自已的遭遇比作“尘宾”、“客馆”,既写出了自己的贫寒潦倒处境,又表达了自己因受压抑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从而为下文作了铺垫。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两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之下,战马的胡笳声声悲鸣着,今夜我为什么感到忧伤呢?“月明”指皎洁的月光;“笳鼓”,即胡笳和战鼓。胡笳,一种管乐器,本出自北方少数民族,这里借指边关。“切”字是形容胡笳声的急促凄厉。“今夜”,代指当前时间。“为谁”,代指谁在悲哀。“哀”字是诗人感情的直接流露。这两句诗写到了作者听到胡笳声后的内心感受,抒发了他因受压抑而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
“由丹阳入京”四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里跋涉,终于来到了京城长安,楚地的囚犯怀着悲痛的心情向西而去。“由丹阳入京”,丹阳是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境内。“西去”,即离开长安。“泪如倾”,泪水像泉水一样涌出。“楚囚”,指被贬谪的官员。“楚”是古时楚国的别称,这里代指被贬谪之人。“西去”说明诗人已经离开了长安,而“流泪”则表明他内心充满了悲伤。
“斜风衰柳丹阳郭,细雨孤帆白下城”两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斜风拂面,柳叶凋零,落英缤纷,丹阳城外一片萧索;细雨蒙蒙,孤帆远影,白下城中一片迷茫。“斜风”,即偏风;“细雨”,即小雨。这两句诗写到了诗人到达京城时的所见之景:天色已晚,诗人来到京城长安,只见斜风拂面,柳叶凋零;细雨蒙蒙,孤帆远去。这两句中,“斜风”和“细雨”两个词语都十分贴切地写出了京城的环境特征。诗人用“斜风”和“细雨”这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长安城的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内心的伤感情绪。
“残梦忽惊三殿报,新愁翻觉一身轻”两句诗的意思是:忽然之间,一阵狂风刮起,打断了我的美梦,原来是朝廷有急事要处理;心中新添的忧愁,却觉得身上好像轻松了一些。“三殿”,指朝廷中的三个重要宫殿,这里借指朝廷。“新愁”,指刚刚产生的忧愁。这两句诗写到了诗人到达京城后的心情变化:原来沉浸在梦中的美好景象突然被打断,原来是朝廷有急事要处理;心中新添的忧愁却又减轻了许多。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将梦境与现实进行了对照。在现实的刺激下,诗人感到心情更加沉重;而在梦境中,他又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从军未遂平生志,遗恨千秋愧请缨”两句诗的意思是:自从年轻时就立志从军,可现在却没有能够实现我的志愿;为了一腔热血报效国家而请求出征,却留下终生遗憾,辜负了国家的期望。“从军”,指从军入伍。“未遂”,没有成功。“平生志”,即生平志愿或抱负。“遗恨”,指终身遗憾。“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参战。这两句诗写到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从军入伍的遗憾之情和对自己当年报国之志的反思。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自己过去未能实现的志愿的遗憾之情和对自己当年报国之志的反思。
【答案】
东阁尘宾幕 , 西征愧赋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由丹阳入京
万里山河拱旧京,楚囚西去泪如倾。
斜风衰柳丹阳郭,细雨孤帆白下城。
残梦忽惊三殿报,新愁翻觉一身轻。
从军未遂平生志,遗恨千秋愧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