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芗水上,终日掩柴关。相伴碧空猿鹤,无复梦长安。几见林花开谢,坐数鸥群朝暮,时共野云还。不愁生白发,那用觅金丹。
到如今,芳草远,桂枝残。只为波涛浩荡,舟楫怎容闲。谁作甘霖济旱,安得盐梅调鼐,广厦庇酸寒。但须垂竹帛,底羡勒燕山。
水调歌头·答王浚川司马
昔年芗水上,终日掩柴关。相伴碧空猿鹤,无复梦长安。几见林花开谢,坐数鸥群朝暮,时共野云还。不愁生白发,那用觅金丹。
到如今,芳草远,桂枝残。只为波涛浩荡,舟楫怎容闲。谁作甘霖济旱,安得盐梅调鼐,广厦庇酸寒。但须垂竹帛,底羡勒燕山。
注释:
昔年 - 指过去的时光。
芗水 - 即芗江。芗江在今福建省龙海市东。
终日 - 整日。
柴关 - 柴门。
碧空 - 天空。
猿鹤 - 指山林中的猿猴和仙鹤,常用来形容隐逸的情趣。
梦长安 - 梦中回到京城长安(今西安)。
林花 - 指树木上的花朵。
鸥群 - 指一群鸥鸟。
野云 - 指天空的云彩。
不愁 - 不怕。
金丹 - 古代道教炼制的丹药,这里用来比喻高寿。
到如今 - 直到现在。
芳草 - 指花草茂盛的地方。
桂枝 - 指桂花。
波涛浩荡 - 指波浪汹涌澎湃。
舟楫 - 船和桨,泛指船只。
谁作甘霖 - 谁能够像甘霖那样降下及时雨。
盐梅 - 古乐府《周南·汝龟》“纳于大麓,烈风且至,克定尔处,乃有戎食”毛传:“大鹿所伏处。”后以喻贤人或良才。调鼐 - 调和五味,喻治理政事。
广厦 - 宽大的房子。
底 — 何,哪里。
羡 — 羡慕。
勒 — 刻记。燕山 — 山名,在今河北省蓟县西南。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告别朋友王浚川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愿。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在隐居生活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