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青天,绣衣骢马,归自钱塘。正快睹中台,法星明润,忽看南徼,宪节回翔。碧海三山,武夷九曲,迢递风烟接故乡。怜君处,仙帆秋水,那得相将。
嗟予素食朝堂。畏满目、波涛日夜狂。念相业无成,鬓毛先老,君恩未报,身世都忘。按辔观风,停车问俗,好为闾阎作主张。秋空里,尚远瞻雕鹗,横击豺狼。

注释

白日青天,绣衣骢马,归自钱塘:太阳高照,天气晴朗。指诗人自己从钱塘回京,意气风发。正:正是。快睹中台,法星明润:正好看到中书省(台)。法轮常转,如明月之光,象征圣明天子。宪节,指皇帝的符节。回翔:指皇帝的仪仗队。三山、九曲,指杭州西湖一带风景名胜。迢递,远貌。风烟,指自然景色。故乡,指京城。怜君处,仙帆秋水,那得相将:可怜你在杭州,乘着神舟,在秋天的水面上飘荡。那能得到朝廷的召唤呢?仙帆,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所乘之船。秋水,指钱塘江。那得相将,指你怎么能回到京城去呢。

嗟予素食朝堂,畏满目、波涛日夜狂:我啊!吃素不吃肉,却害怕朝廷上那些奸佞之徒,他们的阴谋诡计像波浪一样汹涌翻腾。

念相业无成:想起你的功劳没有建立。鬓毛先老,君恩未报,身世都忘:想你还没有报答皇上的恩德,自己的年华已逝。按辔观风,停车问俗:骑马缓行,观望风向和民间疾苦。

好为闾阎作主张:好好地替老百姓主持公道。闾阎,指平民百姓。

秋空里,尚远瞻雕鹗,横击豺狼:但见天空里,还远远望见雕鹰在空中盘旋。比喻有志之士能大展鸿图、建功立业。

赏析

《沁园春·港口别方思道二阕》是一首赠别的词。作者通过描写方思道的离京情景,表达对这位贤才的惜别之情,并借此抒发了政治上的失意之感。

“白日青天”,即“白日青天之下”。这里用一“下”字,便把方思道辞官归隐的情景写活了,也写出了作者对方思道的深情厚谊。“正”是正当的时候。“钱塘”,即今浙江杭州。“中台”,指中书省。这是说,正当阳光普照的时候,方思道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从钱塘回来,真是神采飞扬。“法轮常转”,喻圣明君主的治理;“法星明润”,喻国家政治清明。“宪节”,指皇帝的符节;“回翔”,指皇帝的仪仗队。“南徼”,即南方边陲。“宪节回翔”,既形容皇帝威赫,又暗含诗人的希望:“宪节回翔”而“南徼”得以安宁。“碧海三山”,“武夷九曲”,都是杭州的风景区,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他美好前程的祝愿。“迢递”,远貌。“风烟接故乡”,既指家乡与钱塘隔海相望,又暗含诗人对方思道的关切。“怜君处”,指你乘神舟在钱塘江上秋水长流之际,能回到京城吗?“仙帆秋水”,是说钱塘江上的秋风吹来,水面上荡漾着神舟的旌旗。“那得相将”,即“那得相从”,意思是说:“你怎么能够再回到京城来呢?”“那”,疑问语气词。“得相将”,犹言“如何得相从”。

“嗟予素食朝堂”,是说:“唉!我吃素不吃荤,可是朝廷上那些奸佞之徒,他们心怀叵测,就像汹涌的波涛一样!”“畏”,是恐惧的意思。“满目”,指朝廷上的一切。“波涛日夜狂”,是说朝廷上的奸佞小人的罪恶滔天,如同汹涌澎湃、日夜奔腾的波涛。

“念相业无成,鬓毛先老,君恩未报,身世都忘”,是说:想到你的功劳一点也没有建立起来,我的年岁已经老了,对你的恩情还没有报答,我自己的一生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念”,是思念的意思;“鬓毛先老”,是说人到晚年;“君恩未报”,指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始终未得报答;“身世都忘”,是说自己的一生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按辔观风,停车问俗:好为闾阎作主张。”是说:现在你骑马慢慢走,观望风向和民间疾苦;好替老百姓做主,主持公道!“闾阎”,即平民百姓。这两句是说:你应当好好地替老百姓做主,主持公道。“秋风里,尚远瞻雕鹗:横击豺狼”,是说:你看那蓝天上,还远远望着雕鹰飞翔盘旋;要像它那样有雄心壮志,敢于斗争!“雕鹗”,是传说中的一种猛禽。“豺狼”是害人的野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应当远走高飞,像雕鹰一样去搏击邪恶的势力,为人民除害。“尚远瞻雕鹗:横击豺狼”,是说:你应当远走高飞,像雕鹰一样去搏击邪恶的势力,为人民除害。这里的“雕鹗”是指有才能的人,“豺狼”则指邪恶的势力。这两句是说:你要像雕鹰那样去搏击邪恶的势力,为人民除害。

这首词是送别之作。词的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抒情;全词以景起,以情结。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感,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