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庾关道,上有文献祠。
飞甍依绝壁,磨藓认穷碑。
梅亡岭尚名,猿去洞还疑。
不念去者寡,宁知来者稀。
金鉴悟唐帝,朗照识胡儿。
改容谢小友,软美非所宜。
朅还展二忠,千秋良并兹。
【注释】
①庾关道:地名。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古时是南北交通要道。②文献祠:相传为纪念周宣王大臣吉甫的祠庙。③飞甍(méng):高耸的屋脊。④磨藓(xiàn):指摩石上的苔藓。⑤岭尚名:山岭因梅而知名。⑥猿去洞还疑:猿猴离开洞穴又回来,使人怀疑。⑦改容谢小友:改变态度来向年轻的人表示感谢。⑧朅(qiè)还:返回。⑨展:展示。二忠:指东汉光武帝刘秀与他的两位忠臣耿弇、祭遵等人。⑩千秋:千年。
【译文】
驱车经过庾关大道上,上面有周宣王时代的文献祠。
高高的屋脊依傍着绝壁,石头上的苔藓让人认出了穷尽的碑文。
梅树已经死去岭上依然闻名,猿猴离开后洞口又让人感到迷惑。
不思念离去的人少,哪知道来的人多呢?
金鉴领悟了唐帝的智慧,朗照着识破胡儿的诡计。
改变了态度来向小友表示谢意,温柔和美不是所应具备的。
返回来展示两位忠臣,千古的名声都在这里。
【赏析】
本诗是诗人在送别好友刘近之时所作七律。首联点题,二联写景抒情,三联议论抒情,尾联作结。
首联“驱车庾关道,上有文献祠”。庾关道,即庾公山道,是古时南北交通要道。文献祠,指文献宫,周宣王时期的祠庙。诗人送别好友刘近之,经过庾关道,登上文献宫前,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是第一联,点题,交代背景。
颔联“飞甍依绝壁,磨藓认穷碑”。飞甍,指飞檐的屋脊,形容建筑物高峻。绝壁,陡峭的山崖。磨藓,指摩挲岩石留下的苔痕。穷碑,指刻在山崖上的文字模糊不清的古碑。诗人登临文献祠,看到飞檐的屋脊依傍峭壁,摩挲着苔痕可以认出古代文字已模糊不清的穷碑,不禁感慨万端。这两句是第二联,写景抒怀。
颈联“梅亡岭尚名,猿去洞还疑”,意思是说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但岭上仍然出名;猴子离开了洞府又回来了,令人感到疑惑不解。这是第三联,写景抒怀。诗人面对飞檐的屋脊,摩挲着苔痕,辨认着古碑上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联想到梅花虽然凋零了,但是岭上仍然出名;猴子从洞中出来又回到洞中,使人感到疑惑不解。
尾联“不念去者寡,宁知来者稀”的意思是说不要想着离去的人很少,哪能想到来的人多呢?诗人面对飞檐的屋脊,摩挲着苔痕,辨认着古碑上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联想到梅花虽然凋零了,但是岭上仍然出名;猴子从洞中出来又回到洞中,使人感到疑惑不解。诗人感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自己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前途茫茫,前程未卜。这两句是尾联,总结全诗。
全诗写景抒情结合紧密,感情真挚深沉。诗人面对飞檐的屋脊,摩挲着苔痕,辨认着古碑上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联想到梅花虽然凋零了,但是岭上仍然出名;猴子从洞中出来又回到洞中,使人感到疑惑不解。诗人感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自己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前途茫茫,前程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