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渍疏髯,霜侵衰鬓,去年犹胜今年。一回老矣,堪叹又堪怜。思昔青春美景,除非是、月下花前。谁知道,金章紫绶,多少事忧煎。
侵晨骑马出,风刚暴横,雨又凄然。想山翁野叟,正尔高眠。更有红尘赤日,也不到、松下林边。如何好,吴淞江上,闲了钓鱼船。
满庭芳
雪渍疏髯,霜侵衰鬓,去年犹胜今年。一回老矣,堪叹又堪怜。思昔青春美景,除非是、月下花前。谁知道,金章紫绶,多少事忧煎。
侵晨骑马出,风刚暴横,雨又凄然。想山翁野叟,正尔高眠。更有红尘赤日,也不到、松下林边。如何好,吴淞江上,闲了钓鱼船。
注释:
- 雪渍疏髯:胡须因被雪覆盖而显得稀疏。
- 霜侵衰鬓:头发由于寒冷的霜冻而变得苍白。
- 去年犹胜今年:相比之下,去年比今年要好。
- 一回老矣:表示已经年岁增长,形容人已经老去。
- 堪叹又堪怜:既感叹又怜悯。
- 月下花前:在月光下或花朵前度过美好时光。
- 金章紫绶:指官员的服饰,象征着尊贵的地位和荣誉。
- 红尘赤日:指繁华的世俗社会和炎热的夏日。
- 山翁野叟:泛指隐士或隐居者,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尊敬的长者。
- 高眠:安睡,沉睡。
- 红尘:原指人世间的烦恼,后来也用来形容尘世中的纷扰。
- 闲了:闲暇之余,这里指没有公务缠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述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衰老和世态炎凉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首联:“雪渍疏髯,霜侵衰鬓,去年犹胜今年。”
这两句诗形象描绘了诗人岁月流逝带来的外貌变化。胡须被雪覆盖,头发因霜变白,与过去相比,现在更加憔悴。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衰老。
次联:“一回老矣,堪叹又堪怜。”
这里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年老体衰的无奈和悲叹。同时,诗人也在感叹自己的处境和遭遇,可能是在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第三联:“思昔青春美景,除非是、月下花前。”
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美好时光,那时候的美景只有在月光洒落的地方才能欣赏到。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失望。
第四联:“谁知道,金章紫绶,多少事忧煎。”
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不知道自己曾经获得的荣耀和地位是否真的值得,以及这些荣誉背后隐藏着多少忧虑和压力。这反映出诗人对名利场的复杂情感。
第五联:“侵晨骑马出,风刚暴横,雨又凄然。”
诗人描述了清晨骑马外出的情景。风势强劲而猛烈,雨点又冷又凄凉。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诗人的心情和心境,可能是在表达对外界环境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
第六联:“想山翁野叟,正尔高眠。”
这里转向描写山林中隐居者的悠闲生活。山翁野叟们安安稳稳地睡觉。这句诗可能是在赞美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第七联:“更有红尘赤日,也不到、松下林边。”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红尘世俗的反感。即使身处热闹非凡的世俗之中,也无法像山间隐者那样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这里的“红尘”和“赤日”象征着喧嚣和炽热的社会环境,而“松”和“林边”则暗示了隐逸之地。
第八联:“如何好,吴淞江上,闲了钓鱼船。”
最后一句是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和向往。诗人选择在江上钓鱼作为消遣,享受着宁静与自由。这里反映了诗人追求简单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风光与现在的衰败,以及从繁华的官场到隐居生活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炎凉的深刻认识。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