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何堪说。叹而今、龙蛇浩劫,粘胶缠葛。试问百年能有几,渐看满头堆雪。早销尽、冲冠旧发。撒手急归茅屋底,且商量、好度闲风月。吾与也,点之瑟。
从兹显晦行藏别。问余生、山樵野牧,尚堪作合。卖卜补锅无不可,剩有凌兢瘦骨。望前路、危冈高绝。一片雄心谁识取,倩笛声、吹彻仙家铁。应不免,石为裂。

【注释】

①金缕曲:词牌名。②龙蛇浩劫:指国家战乱的年代。③粘胶缠葛:比喻纠缠不清。④试问:怎可。⑤冲冠旧发:意谓壮志未酬,壮年已逝,白发满头。⑥撒手急归茅屋底:意为辞官回家过隐居生活。⑦好度闲风月:意为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⑧吾与也:我与他也。⑨显晦行藏别:隐晦行踪、隐晦身份。⑩山樵野牧:山中打柴、野地放牧。⑪无不可:没有什么不可以。⑫瘦骨:形容自己清贫、清贫。⑬仙家铁:仙人的剑。⑭石为裂:石头被震得断裂。⑮应不免:应该免不了。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抒怀之作,作者陈同甫在南宋朝廷任右司谏,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这首词抒发的是作者在国事艰难,社会动乱,个人命运坎坷的境遇下,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和报国无门的心情。上阕先写世道之艰难,然后表达自己欲辞官归隐,过闲适生活的心愿;下阕则以“显晦行藏别”三句表明自己虽隐而不失其节,仍希望建功立业,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只得感叹世事难料,壮志难酬。全词语言质朴,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上阕开头两句说:“世事何堪说。叹而今、龙蛇浩劫,粘胶缠葛。”世事是多么难以诉说啊!如今国家正处在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面对此景,作者不禁感慨万分。“龙蛇浩劫”、“粘胶缠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国家战乱的混乱局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接下来两句是说:“试问百年能有几?渐看满头堆雪。”“百年能有几?”作者发出疑问,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满头堆雪”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白发苍苍、年华已逝的情景。这两句既是对国家战乱的控诉,也是对个人命运无奈的感叹。

下阕开头两句是说:“撒手急归茅屋底,且商量、好度闲风月。”既然不能为国家效力,那就不如趁早辞官归隐吧!回到那宁静的茅屋里,过上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点之瑟”一句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原诗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句子,此处借用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几句是说:“从兹显晦行藏别。问余生、山樵野牧,尚堪作合。”此后就要告别仕途,隐姓埋名了。至于我一生的经历,无论是山中打柴还是野外放牧,都还勉强可以应付。“卖卜补锅无不可”,意思是做占卜算卦的工作或是修补锅具都没有问题。“剩有凌兢瘦骨”,意思是虽然已经变得清贫、清苦,但依然保持着谨慎、坚韧的品质。“望前路、危冈高绝”,“一片雄心谁识取”,意思是展望前方的道路,前方是险峻的高山和遥远的路途。但是,我的一片报国之心却无人能理解,只能借《阳关三叠》之曲来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倩笛声、吹彻仙家铁”,意思是请笛子吹奏一曲,让那如仙家宝剑般的壮志得以发扬光大。

最后两句是说:“应不免,石为裂。”尽管我极力想保持自己清白正直的人格,但却难免会受到世俗的侵蚀。“应不免”,意思是难免。“石为裂”,意思是石头也会被震得破裂。这里用来形容自己最终也无法摆脱世俗的诱惑,只能屈服于现实。全词至此结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命运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