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禊风流自昔年,胜游行及暮春天。
梅村屡策高人杖,桃岸频牵渔父船。
念我暂辞中圣会,丐君留作解斋筵。
诗才酒事俱非敌,倚得疏狂每见怜。

【注释】

①禊:古时一种风俗,在水滨或江畔举行盛大的祓除不祥、祈求福寿的活动。②胜游:美好的游览。③杖:指手杖(拐杖)。④桃岸:即桃花渡口。⑤中圣会:即中元节的盛会。⑥解斋筵:指设宴款待。⑦诗才酒事:指作诗和喝酒的才能。⑧疏狂:豪爽不羁。

【赏析】

《再呈殷丈》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属湖北)。殷是诗人的朋友,两人曾同在黄州任知州。此诗为作者在黄州与殷氏相别时所写,表达了对殷氏深深的依恋之情。

首联“祓禊风流自昔年,胜游行及暮春天”。首句“祓禊风流”典出《左传·宣公十四年》:“郑国为大子华督作薰风之舞,教之以《韶濩》,乐正告备,大侯氏舞《勺》,《韶濩》尽,夏人观之,华督曰:‘吾闻二女献舞,心则不竞,何故也?’师服曰:‘先王之训也。有道者德言宜,无道者言尚可,先民有言曰:“一人行曲,比物连类”,谓富哉!”。后遂以“祓禊”代称春游。第二句说“胜游”即美好的游览,“胜游”即美好的游览,意思是说美好的游览一直延续到暮春时节。这里诗人用“自昔年”和“及暮春天”两个时间词来表示时间的流逝,表达出诗人对时光的留恋之意。

颔联“梅村屡策高人杖,桃岸频牵渔父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梅山多次见到过高人手持手杖,桃岸经常能见到渔人拉起渔船。诗人用梅山和桃岸作为意象,写出了诗人对梅山和桃岸的美好记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山和桃岸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颈联“念我暂辞中圣会,丐君留作解斋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暂时离开了中元节的盛会,请求朋友留下来设宴款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中元节盛会的喜爱以及对朋友设宴款待的感激之情。

尾联“诗才酒事俱非敌,倚得疏狂每见怜。”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歌的写作才华和饮酒的技艺都比不上对手,只有依靠豪放不羁的性格才能得到别人的怜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和性格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