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赐朝士,一士分一枝。
君恩岂不浓,民瘼谁当医。
【解析】
1.九日:即九月的九日,重阳节。
2.赐朝士:皇帝将茱萸赐予朝廷中的官员们。
3.一士分一枝:一位官员分到一枝茱萸。
4.君恩:皇上的恩惠。
5.岂:难道不。
6.民瘼:百姓的痛苦。
【答案】
九日写怀
茱萸赐朝士,一士分一枝。
民瘼谁当医?
茱萸赐朝士,一士分一枝。
君恩岂不浓,民瘼谁当医。
【解析】
1.九日:即九月的九日,重阳节。
2.赐朝士:皇帝将茱萸赐予朝廷中的官员们。
3.一士分一枝:一位官员分到一枝茱萸。
4.君恩:皇上的恩惠。
5.岂:难道不。
6.民瘼:百姓的痛苦。
【答案】
九日写怀
茱萸赐朝士,一士分一枝。
民瘼谁当医?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圣人出而四海应,圣王兴而万邦亲”,这是说圣明的君主出现天下就会响应,圣明的君王兴起,四方的诸侯就会归附。这里以舜帝、尧帝为例。这两句是全诗的首句,为全诗定下基调:“圣君”即“圣主”,“圣王”即“圣君”。接着用“只从尧舜接真传”一句承接前文,说明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得到真正的道统,才能继承先圣的事业
【注释】 一、此公:指李邕。李邕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二、北极光华南极是:极,指北极星。北极星的光辉在南方的天空显得特别明亮。光华,光彩。 三、今人风致古人求:今人的风度与古人的作风相比,今人不及古人。 四、乘风好溯泰山游:乘着清风可以顺道游览泰山。 【赏析】 这首《中秋赏月》诗,以咏赞明月为中心,通过描绘月亮的光辉,抒发诗人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首联两句
注释: 浊思:浑浊的思考。岂易胶:难道容易凝固吗? 微官:微不足道的官职。聊复:姑且,暂且。得闲:有空,有闲暇。 晚香:指菊花在晚秋时节开放时的香气。敢谓:岂敢说。安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县。淡:这里指淡泊。 真意:真挚的情感。还输:不如。栗里:古代地名,位于今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高:高尚。 万叶:无数的菊花叶。乱飞:四处飘散,随风飞舞。孤此:独自如此。杰:杰出。 三秋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林居鲁的祝福和期望。以下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古貌堂堂两汉儒”:形容林居鲁的外表庄重、学识渊博,就像古代的两位汉朝大儒一样。 2. “直从心地做工夫”:意指林居鲁的内心修为与行为举止都是出自真诚与善良,不做作。 3. “笑挥豸角嚣尘静”:以“豸”为兽名,这里指的是獬豸,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能够驱除邪恶
注释: 1.天地中间共倚楼,夜深犹自挽衣留。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天地之间共同仰望高楼,夜晚还依依不舍地拉起衣服。 2.白榆丹桂端谁见,玉兔银蟾莫浪求。 这句诗的意思是:白榆和丹桂都无人看见,月亮中的玉兔和银蟾也不要轻易寻求。 3.活水照人真宝鉴,浮名于我本虚舟。 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澈的流水就像一面明镜,让我看清了真正的自我;名利如同漂浮的船只,与我无关。 4.诗逢大将应难敌,况拥雄兵据上游。
诗句赏析 《邓秋官进贺还南都》 1. 君王不受群臣贺 - 君主不受群臣的祝贺,反映出一种清高和超脱。 2. 万国人心又一醒 - 描述国家从混乱中恢复,民众重新获得觉醒。 3. 虞舜自能敦大本 - 赞美虞舜以德治国,推崇道德为政的核心理念。 4. 伯夷正好播祥刑 - 颂扬伯夷坚持正义,传递了对公正无私行为的赞美。 5. 谁家北斗兼南斗 - 借用北斗与南斗的神话象征,比喻南北交融,和谐统一。 6.
闻二祖父三祖父皆以年冠带诗以志喜末句悲先祖父之不起也呜呼一喜一悲之间其所感者深矣孝子慈孙尚思所以惜时爱日以尽养志之诚也哉 这首诗是诗人对祖父的赞美和哀悼。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祖父的年龄、地位以及他的诗歌成就,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之情。后四句则是对祖父去世的感慨,表达了对祖父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祖父一生的总结,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之情。 铁杖扶来八十年,金函开诏沐龙涎。 鹿胎软衬蝉冠正
诗句释义: 1. 立马卢沟话壮游,关河西去道途脩。 - “立马”:立即(即、立刻)。 - “卢沟”:《明史·地理志》载:卢沟桥,在今北京西南永定河上。 - “话壮游”:谈论宏伟的行程。 - “关西”:指陕西一带,古人以“长安”为天下之中,关、洛为东西之界。 - “修”:道路平坦。 2. 忠肝义胆谁当傅,白日青天本自秋。 - “忠肝义胆”:形容人忠诚正直,有勇有谋。 - “谁当傅”
【注】 南国:指南宋京城临安。衣冠子胜流:指夏廷璋是南方的有才学的人。元脩:即元修,字元脩,北宋诗人、学者。眼中无皂白:比喻夏廷璋对人公正无私。 皮里有春秋:比喻夏廷璋心有国家社稷之志,不随波逐流。 联貂尾:比喻夏廷璋有高官厚禄。廊庙:朝廷或官府。重笔头:比喻夏廷璋为当政者写文章。 寸丹心:比喻夏廷璋忠诚于国家。危欲折:形容夏廷璋忠心耿耿,忧国忧民之心如同要折断一样。梦魂夜夜绕龙楼
注释: 写尽寒烟与败胶,爱花宁厌赏花劳。 酒兵入阵霜初破,诗将登坛月正高。 绝俗自宜莲并价,策勋当与杞同曹。 故知逸兴真难尽,更约明年共和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赏菊的热爱和赞美。首联“写尽寒烟与败胶,爱花宁厌赏花劳”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即使看到寒冷的秋日景象,也毫不厌倦,反而更加喜爱菊花。颔联“酒兵入阵霜初破,诗将登坛月正高”则描绘了一幅饮酒赏月的美景,酒兵(指酒杯)如同进入战场一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诗题“九日感赋”,意味着诗人在重阳节这天有所感触,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解读和赏析: 1. 百结愁肠郁不开:百结愁肠,形容心中充满了难以排解的忧愁,郁不开,指愁闷难以消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沉重的情绪。 2. 此生惆怅异乡来:此生,指这一生;惆怅,指感到不快、忧郁;异乡,指他乡,即不是自己熟悉的家乡。诗人表达了因为身处异乡而感到惆怅和不悦的情绪。
【注释】 九日登楼示王生:即“重阳节登高作”,以“九日”点明节令,“登楼”写登高,“示王生”是说诗赠给王生,表明诗人与王生有深厚的友谊。 缥缈长帆带落晖:意思是说那远去的帆船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飘逸。 对酒漫愁江树远:意思是说诗人看着江边树木渐渐变得遥远,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愁绪。 卷帘时讶塞鸿稀:意思是说当看到大雁稀少的时候,诗人不禁感到惊讶。 偶同陶令探黄菊,最爱王家有白衣:“偶同”意思是偶然
【注释】 北干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西北,为春秋时期吴国所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在此筑城,名东郭城。北干山头:泛指北干山上的山岗。野菊开:指菊花盛开。重阳日: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四望台:在北干山上,因台上可眺望四方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之作。诗人以“九日”为题,借登四望台之机,抒发了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此诗写得情真意切,不落俗套,是一首佳作。 首联“北干山头野菊开
诗句原文: 九日匡庐下,征帆尚未开。 但看青嶂立,不见白衣来。 译文: 登高远望,我在庐山之巅,远眺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如海波涛般连绵不绝,而那些归乡的船只却迟迟未动,似乎还沉浸在旅途的疲惫之中。我不禁想起那曾经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如今或许已身处异乡他乡,而我也只能独自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饮酒赏菊
【注释】: 九日陪冯夫子登善果寺毗卢阁和韵示同游诸公 秋阴敞金陴,朝日离羽峤。 神都融清光,佳节乃游眺。 司衮请浣归,后乘载同调。 师门旧簪裾,命驾绝呼召。 旨酒敕曲封,肥炙鹅与犦。 贻糕作炊雕,赐橘代铏芼。 但惜金台倾,望古不堪吊。 此地有宝坊,高阁宜晚照。 凭栏试一观,纵目揽众妙。 浮屠郁崔嵬,金碧丽象教。 层垣翳松柏,邻圃通竹筱。 西山飞苍烟,空翠相映曜。 况复铃塔间,乌雀暮来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九日刘公勇招游草桥》。下面是逐句释义: 九日刘公勇在右安门外斜阳下的郊外,驾着鹅和雁鸭纷乱地飞过平田。 草桥离天只有一尺五,相邀并骑扬起修长的马鞭。 轻云隐隐像横着的白练,远山历历含着青烟。 道旁挑夫背着秋色的担子,渐渐感觉景物比东篱更美了。 须臾下马进入幽深的林中,花开如缀满黄金钱的树。 借问是谁种花者,葛巾好像陶渊明贤。 班荆坐在水边杂坐,一一说话笑语都入玄。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九日临川独酌有感并寄徽之大敬南士 谁言霜雁经年返,又见黄花九日开。 天半寒风吹木叶,土中无射动葭灰。 愁登建武飞猿岭,深忆彭城戏马台。 前岁曾观旴水去,今年重滞幕江隈。 已闻羊叔留碑待,何处王弘送酒来? 蟋蟀诗中三致慨,茱萸亭下一衔杯。 游无江夏参军兴,人负临川内史才。 药市神仙壶里卧,柳家娇女陌头回。 宅乡独对寒林酌
【注释】 登高:指在高处远眺。邹阳:西汉人,因事系狱。 异乡逢:即“异乡见”。 九日:指重阳节。 深殿:指皇宫中。 雁晚:指傍晚时南飞的大雁。 螀(jiān):寒蝉,一种昆虫。 西风:秋风,指秋天的风。 湖海:指江湖之间广阔的水域。 扁舟:小船,这里指泛舟江湖。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重阳佳节,作者与友人颍侯在异地相聚,同赏重阳之景,抒怀伤时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重阳节登高望远之景
【解析】 1.九日:指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酒习俗。2.赵八十四弟:诗人的侄儿,名不详。3.楚王宫外菊初生:菊花盛开在楚国宫殿之外。4.君去登高须尽醉:您离开时,我送您登高处要尽情地饮酒。5.东望永兴城:指作者自己。6.赏析:此诗是重阳节作,诗人在佳节之时,想到远方的弟弟不能与自己共度佳节,内心十分难过,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楚王宫外菊初生”一句,既写景,又寓情,以景衬情
维舟三泖度清秋,古署黄花泛玉瓯。 家在沧洲看不见,何须更上郡东楼。 诗句释义:船只在三泖湖上渡过了凉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有黄色的菊花盛开,仿佛是放在玉壶里泡制的。我家就在沧洲,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再去上郡东楼呢? 译文:我乘坐船只,在三泖湖上度过了一个清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满是黄色的菊花。我家就位于沧洲,看不见,为何还要登上郡东楼呢? 关键词解释: 1. 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
【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写怀:抒发感情。 宜:应,应当。 肤:肉。 体:身体。 逆旅:旅店,客舍。 【译文】 九月九日这天登高时写下了这首诗。 瓜菜瓜果,要切得薄而整齐;头发也要剃得齐整光滑。 那些吃肉的人是什么人?他们看待这些瓜果蔬菜就像旅店一样,来去匆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登高时的感慨之作。诗中以“宜”为词头,用两个比喻说明事理:一是瓜果的皮和肉都不宜过厚或过薄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诗人对楚地的怀念之情,第三句是说“苍生”即百姓,作者入蜀后,在夔州、渝州(今四川奉节、云阳)、忠州(今重庆忠县)任刺史。“苍生”,指老百姓。第四句“苍老”,指年老的人,也指国家。“凋耗”,意为衰落。 【答案】 译文: 昨日楚人来访,前日巴人到访。 进门询问百姓,见百姓苍老衰弱。 赏析:①首句中的“楚”、“巴”是泛指,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注释: 九日写怀:秋天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秋风策策鸣:秋风轻轻吹动,发出阵阵响声。 秋水盈盈隔:秋天的湖水清澈透明,仿佛隔在了远处。 抱膝坐虚斋:抱着膝盖坐在书房里,思考着什么。 有怀长自结:心中有话难以说出,只能默默地结在心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心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秋风、秋水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在秋天时的心境和感受。 首句“秋风策策鸣”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 写怀:抒发胸中怀抱。 东邻:这里指邻居的酒,泛指美酒。 醇酒:指好酒。 浇:消解、消除。 清愁:淡淡的忧愁。 苍生:百姓。 倚大臣:依靠有才能的官吏或贤臣。 不必:不需要。 书生:读书人。 忧: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醇酒”喻“美酒”,以“浇愁”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将“苍生”与“书生”相对,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关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解答时,要读懂诗的大意,然后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筛选。“山木有时枯,江鱼有时渴”是说:山中的树木有枯死的的时候,江河中的鱼儿也有发情的时节。“人生天地间,岂能千古活”是说:人活在天地之间,怎能千年不死呢?“渴者非自乾,枯者非自割”意思是:渴了不是自己干涸,枯了不是自己砍伐;“人惟人其人,生杀天予夺”意思是: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
送人作县丞 作县如作室,作官如作工。 斧者奔而西,锯者趋而东。 执事虽不齐,所期在成功。 君本蜀中彦,素以才自雄。 我观吞吐间,绝非吴下蒙。 今承梓人旨,百里生斤风。 有玉正当错,有刀正当砻。 勿论简与烦,勿计卑与崇。 但令间架立,也足为帡幪。 【注释】 ①作县丞:指做县丞的官。 ②作室:比喻做事要有条不紊,像盖房子一样要有章法。 ③作工:比喻办事要像雕刻工匠那样一丝不苟。 ④斧者、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