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栏杆。步栏杆。鹈鴂三更枝上寒。如何桂影圆。
记难难。话难难。那堪清漏唤邯郸。啼红烛未残。

【注释】

倚栏杆。步栏杆。鹈鴂(tí è )三更枝上寒。如何桂影圆。

记难难。话难难。那堪清漏唤邯郸。啼红烛未残。

注释:

倚阑干:倚着栏杆。步栏杆:踏着栏杆。鹈鴂:传说中杜鹃鸟的叫声。三更:深夜。寒:冷。那堪:怎堪,怎么承受?清漏:夜深人静时滴漏的水声。唤:召唤、唤醒。邯郸:指战国时赵国的都城邯郸。这里借指对往事的回忆。啼红烛未残:形容深夜未眠。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秋夜相思怨情的小诗。

开头两句“倚阑干,步阑干”,点明时间是“三更”,地点在月下。“倚阑干”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步阑干”又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两句不仅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准备,也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感情基调。

后四句是全诗的重心,诗人把笔墨重点放在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上。

“鹈鴂”,即杜鹃,传说中一种哀鸣的鸟,古人常以之象征离别之情。“三更”点明了时间,突出了秋夜的寂静,也烘托出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的寂寞和凄凉之感。

“如何桂影圆”一句,诗人由物及人,从月下的桂花联想到自己的孤寂生活与感情上的不幸;又由自己想到远别的爱人。“如何”,表示疑问,含有无可奈何的感情色彩。“桂影”,指月光。“圆”,指团圆。这句的意思是说,月亮为何还不圆呢?言外之意是埋怨明月为何不将她的影子映照出来,使她能看见自己的爱人。

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内心苦楚,“记难难,话难难。”意思是说,回忆往日的种种艰难,诉说心中的苦楚,真是难以言表;而面对清冷的夜色,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又怎能抑制住内心的痛苦呢!“那堪清漏唤邯郸。”这里的“清漏”,指夜深人静时滴漏的水声。“唤”,这里作动词用,有唤起的意思。“邯郸”,古代地名,这里指代对往事的回忆。这句的意思是说,听到深夜的钟声,怎能忍受得了这种煎熬呢!最后,诗人以“啼红烛未残”收结全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未眠的情景图,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愁苦和哀伤,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痛苦心情。

这首小诗语言清新朴素,风格委婉含蓄,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它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的思恋之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