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垂杨绿叶齐,无朝无暮子规啼。飞花衮衮向东去,却被东风吹向西。

《杨柳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它以垂杨柳为题,借咏柳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和对生命的感慨。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诗词原文
    二月垂杨绿色齐,无朝无暮子规啼。飞花衮衮向东去,却被东风吹向西。

  2. 诗句解析

  • 二月垂杨绿色齐:描绘了垂杨柳在春日里生机盎然的景象。垂杨即垂柳,二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垂柳也在这个时候展现出它的生机。这里的“绿色齐”形容垂柳的枝叶茂密,颜色均匀一致。
  • 无朝无暮子规啼:描写了子规鸟的啼声。子规鸟又名杜鹃,是春天的代表鸟类,它们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句诗通过子规鸟的啼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飞花衮衮向东去: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这里的“飞花”指的是飘落的花瓣或柳絮,它们在空中飞舞。而“衮衮”则形容这些花瓣或柳絮数量众多,纷纷扬扬地向东飘去。这句诗通过飞花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却被东风吹向西: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春风虽然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但同时也让这些美好的东西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西”可能暗示着被吹散、被改变的方向。这句诗通过描述春风的作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变迁的感叹。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杨柳和子规鸟的描绘,以及飞花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气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春风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变迁和消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杨柳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情怀,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感悟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