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初逢塞雁来,佩萸遥下柏梁台。
十年已分烟霄隔,此日那知酒盏开。
黄菊似愁霜鬓改,碧云应为艳歌回。
宾筵不独征西贵,况是当时作赋才。

【注释】

①曾:指唐代诗人、宰相曾公亮,字元之。曾公亮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任知制诰,次年出使契丹。

②囧卿:指曾公亮。

③集:聚会。

④佩萸:《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乐师修鞀,来百工,乃命宰祝,循行国邑,击拊土鼓,以报天地始生草木。”《说文解字》引《风俗通》:“俗说茱萸可御鬼气。”晋人束皙在《西京杂记》中说:“武帝时长安宫菊百种,皆为帝所种植,今御菊是也。”

⑤柏梁台:汉武帝时建柏梁观,后毁,其台犹存。《汉官仪》载:“上尝幸柏梁台,顾谓群臣曰:‘快哉此!’”

⑥十年:指从庆历四年至嘉祐元年(1044—1056),约计十五年,其间作者因被贬而流寓岭南。

⑦烟霄隔:指远离朝廷。

⑧此日:指嘉祐元年的重阳节。

⑨艳歌:《汉书·司马相如传》:“天子和神仙的人,相如等作‘子虚赋’、‘上林赋’,极意写之。”颜师古注引张揖《广雅》:“艳歌,华好之音。”

⑩征西贵:指曾公亮。

【赏析】

《九日曾公亮集闻新雁》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诗人与友人相聚于曾公亮家中欢饮,听新雁南飞的即兴之作。全诗以“新雁”为线索,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孤独之情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旅客初逢塞雁来,佩萸遥下柏梁台”,描绘了一幅秋天送别朋友的场景:诗人在旅途中偶遇塞外飞来的信鸽,便停下车马观赏;又来到柏梁台上,远眺那飞鸿。诗人运用了“客”“新”“雁”三个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单寂寞之感。

颔联“十年已分烟霄隔,此日那知酒盏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十年间与他们分别的日子,感叹如今重逢的喜悦,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相聚畅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团聚时刻的期盼。同时,诗人也在借酒浇愁、借酒消愁的诗句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

颈联“黄菊似愁霜鬓改,碧云应为艳歌回”,以景喻情,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诗人用“黄菊似愁”来形容菊花的美丽,用“霜鬓改”来形容自己的衰老和忧愁。这两句诗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深沉而又美好的画面。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尾联“宾筵不独征西贵,况是当时作赋才”,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地位。诗人不仅在宴会上受到尊重和款待,而且还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又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同时,这两句诗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谊的感激和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