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凭高送雁群,禅房寂寞对炉熏。
高僧杖锡还沧海,倦客题诗寄白云。
古塔风烟当坐隐,长廊钟梵隔花闻。
浮生聚散寻常事,来岁壶觞可对君。
【注释】
九日:即重阳节。
同:与…一起。
欧博士:即欧阳修,当时任礼部员外郎。
顾舍人:即顾况,当时的左散骑常侍,曾任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都:今南京,当时是江南东路的治所,简称江东路。
普恩寺:在今南京市秦淮区。唐开元年间创建于大报恩寺遗址之上。宋元祐三年(1088年)重建,改名为普慈禅寺,又称普恩寺。
吕山人:名不详,可能是指隐居在山上的人物。
【赏析】
此诗描写了重阳节时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览普恩寺,并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不与友人登高共赏秋景;颔联写僧人归隐,诗人寄情山水;颈联写古塔长廊,钟声隔花传来;末联写世事聚散,明年再来相聚。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深沉。
“不共凭高送雁群”,意思是说,我不愿意和你们一起去登高,去欣赏那飞过天空中的一行行雁群。这里的“凭高”指的是登高。“送雁群”指的是观秋景。这里既点出了重阳时节,又表明了自己的一种心情。
“禅房寂寞对炉熏”,意思是说,禅房里面空无一人,只剩下香炉里袅袅升起的烟雾。这里的“寂寞”是“空寂”、“寂静”的意思,用来形容“禅房”。“炉熏”是指点燃香火,用来烧香敬佛。
“高僧杖锡还沧海”,意思是说,一位高僧手持拄杖回到了大海之滨。这里用“沧海”来代指东海,表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之情。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的敬仰之情。
“倦客题诗寄白云”,意思是说,我这个疲惫的人,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寄托给白云。这里的“倦客”指的是诗人自己,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疲惫的旅人一样。
“古塔风烟当坐隐”,意思是说,一座古老的寺庙,在风烟中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这里的“风烟”指的是周围的环境,而“坐隐”则表示诗人想要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休息。
“长廊钟梵隔花闻”,意思是说,走在长廊上,可以听到从远处传来的钟梵之音。这里的“长廊”指的是通往寺庙的道路,而“钟梵”则代表了佛教的宗教仪式。
“浮生聚散寻常事,来岁壶觞可对君”,意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聚散无常的游戏,来年的聚会可以好好地庆祝一下。这里的“浮生”指的是短暂的人生,而“聚散”则是人生的一种常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