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采琅玕,红者珊瑚枝。
明珠盈怀袖,将以遗所思。
海阔不得返,所宝莫致之。
烂其纳我室,抱璞将何为。

诗句赏析

涉海采琅玕,红者珊瑚枝。明珠盈怀袖,将以遗所思。

  1. 诗歌原文

涉海采琅玕,红者珊瑚枝。
明珠盈怀袖,将以遗所思。
海水阔不得返,所宝莫致之。
烂其纳我室,抱璞将何为?

  1. 逐句解析
  • 涉海采琅玕,红者珊瑚枝:此句描绘了诗人在海边寻找珍贵的琅玕和红珊瑚的情景,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明珠盈怀袖,将以遗所思:诗人通过携带明珠,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明珠象征着珍贵的情感和思念。
  • 海水阔不得返,所宝莫致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亲自送达礼物的无奈和遗憾。
  • 烂其纳我室,抱璞将何为:诗人用“烂其”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厚意,希望通过送宝石的方式传递自己的爱意,但最终只能空手而归,引发了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思考。
  1. 译文

在浩瀚的海洋中寻找珍贵的琅玕和红珊瑚,其中红色的珊瑚尤为珍贵。这些宝石装满了我怀揣的袖子,我将带着它们送给我的思念之人。然而,由于海洋的广阔,我无法返回,我所珍视的礼物也无法送达。最后,我将那些宝石烂掉,带回了我的家,抱着这些未经雕琢的璞玉,我感到无所适从。

  1. 关键词解释
  • 涉海:“涉海”指的是诗人亲自前往海边,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亲情、爱情的深切思念。

  • 琅玕:“琅玕”是一种美石,古人常用以比喻珍贵之物和美好之物。在这里,诗人通过寻找琅玕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珊瑚:“珊瑚”是一种美丽的珊瑚树,古人常将其作为象征美好事物的物品。诗人通过选择珊瑚来进一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 明珠:“明珠”是诗人携带的宝石,代表了他的珍贵情感和思念之情。

  • 盈怀袖:“盈怀袖”形容诗人将明珠装进口袋,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 遗所思:“遗所思”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将宝石送给爱人来传达他的思念之情。

  • 海水:“海水”代表了距离和阻隔,反映了诗人无法亲自将宝石送达的无奈和遗憾。

  • 阔不得返:“阔不得返”表明了由于距离的原因,诗人无法将宝石亲手交给爱人,这种距离感增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莫致之:“莫致之”强调了诗人无法将宝石送到爱人手中的无奈和遗憾。

  • 烂其:“烂其”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将宝石送给爱人的情况时的无奈和失落。

  • 纳我室:“纳我室”意味着诗人希望将宝石带回家,与爱人共享这份珍贵的情感和思念。

  • 抱璞将何为: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迷茫和思考,他将抱着未经雕琢的璞玉(即宝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和担忧。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距离和阻隔时的无奈和失落。诗人通过对大海、海洋、珠宝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亲情、爱情的深切怀念。同时,通过“烂其”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忧虑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钱宰创作的《拟古行行重行行》。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爱情的追求。诗中的“涉海”、“采琅玕”等意象,也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