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出丹穴,五采耀晴旭。
朝饮瑶池流,暮栖昆山木。
和声六律备,灵德百禽伏。
重华去已久,淳风何由复。
不闻夔乐谐,但复楚歌促。
梧枝霜不蕃,竹实冬未熟。
愧彼梁间燕,双双托华屋。

灵凤篇

鸣凤出丹穴,五采耀晴旭。

朝饮瑶池流,暮栖昆山木。

和声六律备,灵德百禽伏。

重华去已久,淳风何由复。

不闻夔乐谐,但复楚歌促。

梧枝霜不蕃,竹实冬未熟。

愧彼梁间燕,双双托华屋。

注释:

  1. 鸣凤出丹穴: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出自丹穴,象征着尊贵和美好。
  2. 五采耀晴旭:五彩斑斓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 朝饮瑶池流:早晨在瑶池饮水,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用来形容凤凰生活的地方。
  4. 暮栖昆山木:晚上栖息在昆山的树木上,昆山也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用来形容凤凰栖息的环境。
  5. 和声六律备:凤凰能发出和谐的声音,这与古代的六律乐器非常相似。
  6. 灵德百禽伏:凤凰的灵性和德行让其他动物都感到敬畏。
  7. 重华去已久:舜帝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暗示舜帝的美德已经被遗忘。
  8. 不闻夔乐谐:不再听到像《韶》这样的乐舞,夔乐是古代的一种乐曲,这里的夔乐指的是舜帝的音乐。
  9. 但复楚歌促:只是听到楚国的民歌,楚国的民歌风格急促。
  10. 梧枝霜不蕃:梧桐树的枝条因为霜冻而不茂盛。
  11. 竹实冬未熟:竹子的果实在冬天还没有成熟。
  12. 愧彼梁间燕:惭愧它们只能停留在梁间的巢穴里,而自己却可以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凤凰来抒发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诗中描述了凤凰的美丽、高贵,以及它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怀念和惋惜。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