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
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
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
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

《九日饮黄叔化鸣山洞》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    
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    
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    
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    

注释

  • 洞壑(dòng xuē):山间洞穴和沟壑。
  • 款:叩门。
  • 亭:指山间的亭台。
  • 翠壁:形容青山如翠色的墙壁。
  • 缁(zī)尘:黑土,黑色尘土。

赏析:《九日饮黄叔化鸣山洞》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九日重阳节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描绘了秋天山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归后的思乡之情。诗人感叹自己多年来未能回归故乡,如今终于能够拜访故居。这里的“荆扉”指的是古时的篱笆门,象征着家的温馨与亲切。

颔联“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美。亭台建于翠绿的山壁上,显得格外孤寂;而小径绕过芳香的树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颈联“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则将视角转向了人间烟火。海上的晚霞如同蒸气般升腾,天空中的大雁仿佛被霞光所吸引;而在城头上,人们忙碌地准备晚餐,砧声阵阵,夕阳的余晖在天际渐渐消失。这里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又表现了人世间的繁忙与喧嚣。

尾联“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则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理念。既然已经相遇,何不一同畅饮美酒,陶醉在这美好的时光中?而我们这些世俗之人,谁能比得上诗人洒脱、超脱的生活态度呢?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超然。

这首诗以自然美景为背景,通过对山水、云霞、花鸟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心态。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