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凝孤眺,凭高挹翠寒。
任渠秋色老,且爱菊英团。
地控舆图尽,峰攒冕黼端。
时清惭独拙,应负旧儒冠。
【注释】
- 九日:即重阳节。首次:第一遍,第一次。
- 二首:指第二次。
- 九峰: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此诗为作者于唐天宝十三年(754)秋在滕王阁时所作,当时滕王阁已毁,故云“九峰”。
- 凝孤眺:凝望远方,远眺。
- 凭高挹翠寒:站在高处,吸着山中凉气。挹,吸取。翠,青绿色,这里指山色。
- 任渠:任凭。
- 菊英团:形容菊花盛开。菊,这里泛指花卉。
- 地控舆图:地势控制了全国版图。控,控制、掌握。舆,通“舆”,古代的一种车,也指地图。舆图,即全国版图。
- 峰攒冕黼端:山峰像帝王冠冕上的珠宝一样聚集在一起。攒,聚积,聚集。冕,帝王戴的礼帽,形如方斗,这里借指帝王之冠。黼(fǔ),帝王礼服上绣有斧形图案,这里指帝王礼服。端,这里是“顶端”的意思。
- 时清:国运清明。
- 惭独拙:感到自己很笨拙。
- 应负:该承担。
【赏析】
《九日二首次九峰韵》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秋,此时滕王阁已毁,故此诗作于诗人登阁之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首联“晓霁凝孤眺,凭高挹翠寒。”写清晨的天气放晴后,诗人独自登高远眺,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晓霁,即破晓时分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凝孤眺,独自眺望。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颔联“任渠秋色老,且爱菊英团。”诗人继续描绘着眼前的景象。任渠秋色老,任凭秋天的景色慢慢消逝吧;且爱菊英团,我仍然喜欢这金黄色的菊花。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和欣赏。
颈联“地控舆图尽,峰攒冕黼端。”“地控舆图尽”指的是地势控制了全国版图。这一句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峰攒冕黼端”则是指群山像帝王的冠冕一样耸立在那里。这一句描绘了群山的雄伟壮观。
尾联“时清惭独拙,应负旧儒冠。”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不够,无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感到自己辜负了曾经作为旧时的读书人的荣耀和使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