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那知行近远。翠竹丹榆,递换撩人眼。导骑才随山麓转。渔舟又渡溪流浅。
数过奇峰千万点。野兴疏狂,转逗身轻健。悬崖绝涧皆平坦。寰中只奈人心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内所学时政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注释以及有关历史背景与文化常识来理解感悟作品内容。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以及诗人的情感。
“蝶恋花 · 巴陵山行”,词牌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曲调,《蝶恋花》为宋代词人柳永的词调。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描写了作者在巴陵山游览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游历山水的喜悦之情。
“秋色那知行近远”,意思是:秋天的色彩哪里能知道行程的远近?这一句中“秋色”指的是自然景色;“行近远”指距离长短,这里用一虚一实手法,既写出了秋季的自然景观,又表现了作者游踪的遥远。
“翠竹丹榆,递换撩人眼”。翠竹丹榆指茂密的竹林和树木,这里形容巴陵山的景色美丽。“递换”指景物更迭变换。“撩人眼”指使人心旷神怡。这两句的意思是:翠绿的竹子和深红的榆树,交替变换让人眼花缭乱。
“导骑才随山麓转”,意思是:向导才跟着山脚转弯。“导骑”指向导,“转”指转弯。“山麓”是山脚下。这两句的意思是:向导刚刚随着山脚转弯。这几句的意思是,山路崎岖曲折蜿蜒,山峦连绵起伏,道路险峻,只有向导才能引领着前行。作者在这里通过写山路之险,突出了巴陵山的高峻雄伟。
“渔舟又渡溪流浅”,意思是:渔船又渡过浅浅的溪流。“渔舟”是小渔船。“渡”是过的意思。“溪流”指山涧溪水。“浅”指浅水。这两句的意思是:渔船又渡过浅浅的溪流。这几句的意思是,溪水流得很浅,船可以容易地航行过去。这几句的意思是,沿着溪流行进,经过一段山间平缓的道路,就到了一个村庄。
“数过奇峰千万点”,意思是:经过了千万座山峰。“奇峰”是指千奇百怪的山峰。“万点”指无数,极言山峰之多。这几句的意思是,经过千姿百态的山峰后,眼前出现了一片辽阔的原野。这几句的意思是,经过千姿百态的山峰后,眼前出现了一片辽阔的原野,令人心胸为之开阔。
“野兴疏狂,转逗身轻健”,意思是:放情纵欲,意气疏狂,使人感到身体轻松敏捷。“野兴”指野外游玩的兴趣。“转逗”意思是使、使得。这几句的意思是:尽情享受野外游玩的乐趣,使人觉得精神振奋,体魄强健。这几句的意思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锻炼了身心。
“悬崖绝涧皆平坦”,意思是:陡峭的悬崖和深深的溪涧都变得平坦了。“悬崖”指的是高悬的峭壁;“绝涧”指深而窄的小河。“皆”是副词,全部;“平坦”意思是平坦。这几句的意思是:陡峭的悬崖、深邃的溪涧都变得平坦了,让人惊叹不已。
“寰中只奈人心险”,意思是:天下的人只能感叹人心之险恶。“寰中”指的是世间;“只奈”意思是无奈,无可奈何。“心险”指人心险恶。这几句的意思是,在世上,只有感叹人心之险恶。这几句的意思是,在世上,人们只能无奈地感叹人心之险恶。这几句的意思是,天下的人只能感叹人心之险恶。这几句的意思是,在这世上,人们的心都是险恶的。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游历巴陵山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洒脱。柳永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无羽之鹤”的自喻,抒发了自己对官场黑暗、世态炎凉的不满及厌倦之情。
从词中可以看出,巴陵山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让作者流连忘返。在作者眼中,巴陵山不仅有着迷人的风景,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以“秋色那知行近远”开篇,将视线投向远方,描绘出一幅秋日巴陵山的美丽画卷。接着,他以“翠竹丹榆,递换撩人眼”等句子描述了巴陵山的景色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词中,作者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写,展示了巴陵山的壮丽景象。同时,他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我们不应该被外界所束缚,而是要尽情享受旅途中的美好时刻。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柳永的个性特点和审美情趣。
词中还融入了柳永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例如,他用“导骑才随山麓转”“渔舟又渡溪流浅”等句子,描绘了他在巴陵山的游览过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大自然的美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亲自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这首词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它不仅描绘了巴陵山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