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天使誉称行人,司成尊称祭酒。称都堂曰大抚台,称巡按曰大柱史。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贰候,同知誉美。郡宰、别驾,乃称通判;司理、豸史,赞美推官。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豸史、台谏,即知县之以称。乡宦曰乡绅,农官曰田畯。钧座、台座,皆称仕宦;帐下、麾下,并美武官。秩官既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
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天使誉称行人,司成尊称祭酒。称都堂曰大抚台,称巡按曰大柱史。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贰候,同知誉美。郡宰、别驾,乃称通判;司理、豸史,赞美推官。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豸史、台谏,即知县之以称。乡宦曰乡绅,农官曰田畯。钧座、台座,皆称仕宦;帐下、麾下,并美武官。秩官既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
诗词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的《幼学琼林》中的一卷之一,旨在教育儿童了解古代的官职名称及其职责。在诗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古代官僚系统中的各种职务及其对应的官员级别。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中国的行政体系,也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的一次有趣回顾。
诗中列举了多个与官职相关的词汇及其具体含义。例如,“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高级官员,他们通常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接着,诗人描述了“郎官”,即低级官员如侍郎等,以及“宰相”这一高级职位,其职责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诗人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官职名称和对应的级别。例如,“吏部天官大冢宰”意味着吏部尚书这个职位相当于古代的丞相。而“户部地官大司徒”则表示户部尚书的职责类似于现代的财政部长。
诗歌的结构清晰,从帝王到大臣,再到具体的官职名称和级别,形成了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这不仅是对古代官职体系的一次系统梳理,也是一次有趣的历史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不仅是一篇关于官职介绍的文章,也是一种生动的历史教育材料。它不仅帮助孩子们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