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称;帝婿非正驾之车,乃是附马之职。郡主县君,皆宗女之谓;仪宾国宾,皆宗婿之称。旧好曰通家,好亲日懿戚。冰清玉润,丈人女婿同荣;泰水泰山,岳母岳父两号。新婿曰娇客,贵婿日乘龙。
赘婚曰馆甥,贤婿曰快婿。凡属东床,俱称半子。女子号门楣,唐贵妃有光于父母;外甥称宅相,晋魏舒期报于母家。共叙旧姻,曰原有瓜葛之亲;自谦劣戚,曰忝在霞莩之末。大乔小乔,皆姨夫之号;连襟连袂,亦姨夫之称。蒹葭依玉树,自谦借戚属之光;茑萝施乔松,自幸得依附之所。
这首诗是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诗句,它详细介绍了不同亲属关系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称谓。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一些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 帝女乃公侯主婚
- 解释:“皇帝的女儿”是指皇室中的公主,“公侯”是指古代贵族,他们主持婚礼。这里用“主婚”来表示他们的责任。
- 译文:《帝女》指皇帝的女儿,《公侯》指的是古代的贵族,《主婚》表示他们负责主持婚礼。
- 故有公主之称;帝婿非正驾之车
- 解释:因为皇族中的女性被称为“公主”,所以她们也有“公主”这个称呼;而“帝婿”则不是由皇家的马车来载,而是通过“附马之职”。
- 译文:《故有公主之称》是因为皇族女性被称为公主,所以也有“公主”这个称呼;而《帝婿非正驾之车》,说明帝婿不是由皇家的马车来载,而是通过“附马之职”。
- 郡主县君,皆宗女之谓;仪宾国宾,皆宗婿之称
- 解释:在古代中国,地方上的官员或地方豪强的女儿被称为“郡主”或“县君”;而朝廷中的官员或大臣的女儿被称为“宗女”。同样地,朝廷中的官员或大臣称为“宗婿”。
- 译文:《郡主县君》,指的是地方上的官员或地方豪强的女儿,《宗女》是指朝廷中的官员或大臣的女儿;《仪宾国宾》,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或大臣,《宗婿》是指他们的子女。
- 旧好曰通家,好亲日懿戚
- 解释:“旧好”是指旧时的朋友或亲戚关系,“通家”是指关系密切到可以称为“通家之好”。“懿戚”是指美好的姻亲。
- 译文:如果两个人之间有长久的良好友谊,那么他们就被称为“通家”,也就是关系密切到可以称为“通家之好”。“懿戚”是指美好的姻亲。
- 冰清玉润,丈人女婿同荣
- 解释:“冰清玉润”形容人品清白、纯洁,如同冰一样清澈、玉一样润泽。“丈人女婿”指的是岳父和女婿。
- 译文:如果一个人的品质像冰一样清澈、玉一样润泽,那么他和他岳父(女婿)都会得到尊重和荣誉。
- 泰水泰山,岳母岳父两号
- 解释:“泰水”和“泰山”都是用来比喻崇高的家族地位或声望。“岳母”是指妻子的母亲,“岳父”是指妻子的父亲。
- 译文:如果一个人的家族地位很高,就像泰水那样雄伟、泰山那样庄严,那么他的妻子的母亲和父亲都可以被称为“岳母”和“岳父”。
- 新婿曰娇客,贵婿日乘龙
- 解释:“新婿”是指新婚的女婿,“贵婿”是指高贵的女婿。“娇客”是指受到宠爱的客人,“乘龙”在这里比喻女婿的身份尊贵。
- 译文:如果一个人的婚姻幸福,被家人宠爱,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为“新婿”或“贵婿”,他们的身份尊贵得像一条龙。
- 赘婚曰馆甥,贤婿曰快婿
- 解释:“赘婚”是指男方家庭没有儿子,女方嫁来后成为女方家庭的一员,“馆甥”是指女方家庭将外甥当作女婿来看待。“快婿”是指受到女方家庭欢迎的女婿。
- 译文:如果男方家庭没有儿子,女方嫁来后成为女方家庭的一员,那么她就可以被看作是“馆甥”,即被女方家庭当作女婿来看待。如果她受到女方家庭的欢迎,那么她就可以被称为“快婿”。
- 凡属东床,俱称半子
- 解释:“东床”是古代新郎新娘结婚的仪式场地,“半子”是古代女子对丈夫的敬称。
- 译文: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以被视为新娘或新郎的配偶。
- 女子号门楣,唐贵妃有光于父母;外甥称宅相,晋魏舒期报于母家
- 解释:“门楣”是古代女子出嫁后,娘家为她所立的门户。“唐贵妃”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贵妃,“有光于父母”意思是她的美貌给父母增光。“晋魏舒”是晋朝的一个人物,“期报于母家”意思是他的儿子为母亲争光。
- 译文:如果女儿出嫁后,其娘家为她建了一个门户,那么她就可以被称为“门楣”;如果女儿嫁给了一位有名的男子,那么他的家族就可以因他而感到荣耀;如果一个女子嫁给了一个有成就的男子,那么她的家族就可以为她的丈夫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 共叙旧姻,曰原有瓜葛之亲;自谦劣戚,曰忝在霞莩之末
- 解释:“共叙旧姻”是指共同回顾过去的亲戚关系,“原有瓜葛之亲”是指过去曾经有过亲戚关系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亲近。“自谦劣戚”是指自己地位低微或者能力不足的亲属,“忝在霞莩之末”是指惭愧地认为自己在亲戚中地位较低或者贡献不足。
- 译文:如果两个人曾经有过亲戚关系或者有血缘关系,那么他们可以共同回顾这种关系。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地位低微或者能力不足,那么他就会谦虚地说自己在亲戚中地位较低或者贡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