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诗句解析:
-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
- “塞下”指的是边疆地区。
- “景荒凉”表示景象显得凄凉、萧条。
- “淡薄秋光”描述秋天的光线或氛围较为淡薄。
- 金风淅淅透衣裳:
- “金风”指秋季特有的凉爽微风。
- “淅淅”形容风吹的声音。
- “透衣裳”说明秋风穿透了衣物。
- 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 安仁可能是《秋兴赋》的作者之一,但具体是谁需要更多信息才能确定。
- “读罢”表明读完了某物(可能是赋)。
- “憄栗悲伤”是形容阅读后的心情,感到悲伤和不安。
-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
- “廿载”表示二十年。
- “住边疆”指的是长期居住于边疆地区。
- “两鬓成霜”形容因长时间在边远地方生活而导致头发变白。
- 天边鸿雁又南翔:
- 这里用“鸿雁”比喻远方的游子。
- “又南翔”描述了鸿雁向南飞翔的情景。
- 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 “夏城”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名。
- “屯戍客”指的是驻守边疆的士兵。
- “是否思乡?”询问士兵们是否有思乡之情。
译文:
在边疆的景色显得如此荒凉,秋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秋天的光辉。读罢《秋兴赋》,心中充满了悲伤,仿佛被秋风所侵扰。已经过了二十年,我在这里度过漫长岁月,两鬓已经斑白如霜。天空中,大雁再次向南飞翔,而我是否思念着故乡?
赏析:
这首《浪淘沙·秋》通过对边疆秋天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深刻感受。通过对比“金风淅淅”与“淡薄秋光”,以及“两鬓成霜”与“天边鸿雁又南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