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至卢植军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俊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
时皇甫嵩、朱俊领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俊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嵩与俊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诗句:
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
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
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至卢植军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
留在帐前听调。
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
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俊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
我更助汝一千官军,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
时皇甫嵩、朱俊领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俊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之。”
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嵩与俊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
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译文:
龚景犒赏完军队后准备回去,邹靖也想回去了。玄德说:“最近听说中郎将卢植被贼首张角在广宗作战,我曾经拜师学艺于卢植,想要去帮助他。”于是邹靖带领自己的军队返回,玄德和关羽张飞带着自己部队的五百人前往广宗。到了卢植被贼作战的地方,进入军营向卢植行礼并陈述了来意。卢植被此非常高兴,让玄德留在营帐里听从调遣。
当时张角叛军有十五万人,卢植被军五万人,两军在广宗对峙,双方还没有分出胜负。卢植被玄德说:“我现在正在包围敌人,他们的兄弟张梁和张宝在颖川,他们和皇甫嵩、朱俊对抗。你可以带领你的部队,我再去给你一千官军,一起去颖川侦查情况,约定时间一起消灭他们。”玄德接受了命令,带领自己的部队急忙赶往颖川去。
这时皇甫嵩朱俊已经率领军队在颍川抵御敌人,但是敌人战败后退进了长社。皇甫嵩和朱俊商量说:“敌军依仗草垛扎营,我们应当用火攻。”于是命令士兵们每人都捆一束草,秘密地埋伏好。那一夜突然刮起了大风。夜里十二点多钟的时候,大家一起放火烧起来,皇甫嵩和朱俊各自领着自己的军队进攻敌人的营寨。大火冲天而起,敌人惊恐失措,马匹来不及套上鞍只来得及逃跑,人们来不及穿上盔甲就四下逃窜。
赏析:
本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的故事,其中“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之一,描绘了刘备为了报恩而投奔曹操,并在赤壁之战中为孙权击败曹操的故事。
- 背景介绍:
-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各路势力纷纷崛起。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许多英勇的人物和传奇般的事件。
- 关键人物及事件:
- 龚景:故事中提到的“龚景犒军毕”是指龚景完成了对军队的犒赏工作。
- 邹靖欲回:邹靖想要离开。
- 玄德(刘备)欲往助之:刘备想要前去帮助张角抵抗董卓。
- 皇甫嵩、朱俊:两位将领在颍川抵御敌人,但最终因敌军撤退而失败。
- 张角:这是起义军的首领,与董卓对抗。
- 卢植被贼作战:卢植被张角等叛军在广宗进行战斗。
- 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刘备和他的两个儿子关羽、张飞带领五百名士兵前往广宗支援卢植。
- 火攻之计:皇甫嵩和朱俊决定使用火攻策略,以破坏敌人的营寨。
- 孔明斩颜良:这是三国历史中的一个著名故事,指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成功斩杀敌将颜良。
- 文学手法和象征意义:
- 此诗采用了叙事和对话的方式,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和人物性格。
- 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和英雄们的壮举。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展现了英雄豪杰间的相互扶持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以及他们在乱世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