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后人有诗叹之曰:“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献帝也;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卓命征之,邕不赴。卓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邕惧,只得应命而至。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三国演义 ·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1. 董卓欲杀袁绍
  • 董卓欲杀袁绍,李儒制止之。李儒指出:“事未可定,不可妄杀。”袁绍手持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
  1. 太傅袁隗劝降
  • 董卓请太傅袁隗商议。袁隗认为:“太尉所见是也。”董卓决定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1. 丁管被斩
  • 丁管,尚书丁管,因高呼“杀”而激怒董卓,被董卓派武士直击其头,然后斩首。
  1. 曹操离京
  • 董卓命曹操离京,但曹操回到京城后,对董卓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决定返回兖州继续自己的事业。
  1. 废帝与改立
  • 董卓废帝并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年仅九岁。刘协初即位时年仅九岁,国政由何太后主持,她将朝政交给了董卓所立的陈留王刘协。
  1. 董卓权力扩张
  • 董卓在废帝和改立之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他任命相王司马睿为司徒,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1. 董卓专权
  • 董卓专权跋扈,他得到了吕布的支持,更加嚣张跋扈。他废黜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 陈宫与吕布
  • 陈宫与吕布是同乡朋友,但陈宫反对董卓的行为。他认为董卓的野心不会长久,于是密报吕布。最终,吕布成功刺杀了董卓,结束了董卓的暴政。
  1. 曹操反击
  • 董卓在长安称霸后,曹操率军追击逃往长安的董卓,半路上遭遇伏击。李儒设下伏兵,先放曹操过去,再集中优势兵力截击。这次战斗让曹操大败,但最终得以逃脱。
  1. 曹操回归
  • 曹操在外流浪期间,曾一度投靠过其他势力,但始终未能摆脱对权力的追求。他回到兖州后,开始策划反击董卓的行动。
  1. 陈宫叛变
  • 陈宫原本反对董卓,但在曹操的感召下,决定背叛董卓,加入曹操的阵营。他的加入为曹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帮助曹操逐步削弱董卓的力量。
  1. 曹操壮大
  • 曹操在打败董卓后,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将董卓的残余势力逐一消灭。最终,他统一了北方,成为三国中的重要力量。
  1. 曹操称帝
  • 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孙权和刘备,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他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一方。
  1. 曹操去世
  • 曹操在世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儿子曹丕立为魏王,以延续自己的统治。
  1. 曹丕继位
  • 曹丕继位后,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土,使魏国成为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他的统治时期,魏国疆域辽阔,经济繁荣。
  1. 曹丕篡位
  • 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发动了一场政变。他的部下发动叛乱,最终推翻了曹丕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场政变标志着三国历史的转折点。
  1. 曹丕建立魏国
  • 曹丕在政变失败后,重新登基为帝。他继续扩张魏国的领土,使其成为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魏国在后来的三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曹丕传位给曹叡
  • 曹丕在魏国建立后,将自己的儿子曹叡立为太子。然而,曹叡在位时发生了一场政变,他的部下发动叛乱,最终推翻了曹叡的统治。
  1. 曹叡登基
  • 曹叡在政变失败后,重新登基为帝。然而,他在位时发生了一场政变,其部下发动叛乱,最终推翻了曹叡的统治。
  1. 曹叡传位给曹奂
  • 曹叡在位期间,魏国内部矛盾不断加剧。他的儿子曹奂继位后,魏国逐渐走向衰落。
  1. 曹奂退位
  • 曹奂在位期间,魏国日益衰落,最终在西晋的统一过程中被灭。曹奂的退位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结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