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瓚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瓚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瓚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瓚,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玄德、关、张三战吕布:“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踊出燕人张冀德,手持蛇矛丈八枪。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三人直赶吕布到关下,看见关上西风飘动青罗伞盖。张飞大叫:“此必董卓!追吕布有甚强处?不如先拿董贼,便是斩草除根!”拍马上关,来擒董卓。正是: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原文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2. 译文
    正当曹操忧虑之际,小校前来报告:“吕布请求战斗。”八路诸侯全部上马,分成八个队伍,吕布在高处的山丘上。他远远地看见吕布的军队,旗帜在风中飘扬招展。首先发起冲击的是前赵太守张杨的部将穆顺。他骑马出来,挥舞着长枪迎战。但吕布一戟刺出,穆顺就倒在了地上。其他诸侯看到后都大吃一惊。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将武安国,用铁锤飞奔而出。吕布挥动长戟迎击。交战十多回合,吕布一戟将武安国的手腕斩断,弃掉他的铁锤逃跑了。随后赶来的八路军士兵救下了武安国。吕布撤退了回去。众诸侯回到大营商讨对策。曹操说:“吕布英勇无比,可以邀请十八路诸侯,共同商议对付吕布的策略。如果能抓住吕布,那么董卓就容易消灭了。”

  3. 赏析

  •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曹操、刘备等诸侯联军面对吕布的威胁时的紧张态势和策略决策,展示了他们在危机中的团结与智慧。
  •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遥望吕布一簇军马”,形象地展示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吕布英勇无敌”则直接表达了对吕布实力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各方对其实力的重视。
  • 诗中还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战略思维,如“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这不仅是对战术的考虑,更是对战争全局的把握和判断。

《三国演义》第五回展现了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历史画卷,通过曹操、刘备、孙权等诸侯间的智谋与勇气,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以及战争背后的复杂政治关系。此诗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也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