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不得已,只得下楼,拥于吉至楼上。策叱曰:“狂道怎敢煽惑人心!”于吉曰:“贫道乃琅琊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策曰:“汝毫不取人,衣服饮食,从何而得?汝即黄巾张角之流,今若不诛,必为后患!”叱左右斩之。张昭谏曰:“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并无过犯,不可杀害。”策曰:“此等妖人,吾杀之,何异屠猪狗!”众官皆苦谏,陈震亦劝。策怒未息,命且囚于狱中。众官俱散。陈震自归馆驿安歇。孙策归府,早有内侍传说此事与策母吴太夫人知道。夫人唤孙策入后堂,谓曰:“吾闻汝将于神仙下于缧绁。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策曰:“此乃妖人,能以妖术惑众,不可不除!”夫人再三劝解。策曰:“母亲勿听外人妄言,儿自有区处。乃出唤狱吏取于吉来问。原来狱吏皆敬信于吉,吉在狱中时,尽去其枷锁;及策唤取,方带枷锁而出。策访知大怒,痛责狱吏,仍将于吉械系下狱。张昭等数十人,连名作状,拜求孙策,乞保于神仙。策曰:“公等皆读书人,何不达理?昔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红帕裹头,自称可助出军之威,后竟为敌军所杀。此等事甚无益,诸君自未悟耳。吾欲杀于吉,正思禁邪觉迷也。”

【译文】

小霸王孙策怒斥于吉,认为他煽动民心。而于吉则辩称自己为道士,曾在顺帝时期采药时得到神书,名为《太平青领道》,用于治疗疾病,并未取过他人一物。然而孙策不信此说,下令斩杀于吉。张昭等官员苦苦劝说,但孙策仍决定将于吉处死。

赏析:

这首《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九回中,描述了孙策在得知于吉煽动民心后,怒斩之的故事。孙策作为江东的小霸王,性格果敢,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面对妖人于吉的煽动,他不能容忍这种威胁民众安全的行为,决定将其处死以震慑人心。

于吉作为道教人士,他的言行被孙策视为对民众的危害。孙策在处理于吉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果断的行动。他不仅亲自审问于吉,还命令狱吏释放于吉的枷锁,这体现了他对于吉的不信任以及对妖邪的严厉打击。

整个故事反映了孙策作为君主的威严和决心,以及他在处理国事问题上的果决和坚决。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邪教的态度和打击力度,强调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全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