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不敢违母命,只得勉强乘轿至玉清观。道士接入,请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谢。忽香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策怒,唾骂之;走离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视策。策顾左右曰:“汝等见妖鬼否?”左右皆云未见。策愈怒,拔佩剑望于吉掷去,一人中剑而倒。众视之,乃前日动手杀于吉之小卒,被剑斫入脑袋,七窍流血而死。策命扛出葬之。比及出观,又见于吉走入观门来。策曰:“此观亦藏妖之所也!”遂坐于观前,命武士五百人拆毁之。武士方上屋揭瓦,却见于吉立于屋上,飞瓦掷地。策大怒,传令逐出本观道士,放火烧毁殿宇。火起处,又见于吉立于火光之中。策怒归府,又见于吉立于府门前。策乃不入府,随点起三军,出城外下寨,传唤众将商议,欲起兵助袁绍夹攻曹操。众将俱曰:“主公玉体违和,未可轻动。且待平愈,出兵未迟。”是夜孙策宿于寨内,又见于吉披发而来。策于帐中叱喝不绝。次日,吴太夫人传命,召策回府。策乃归见其母。夫人见策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策即引镜自照,果见形容十分瘦损,不觉失惊,顾左右曰:“吾奈何憔悴至此耶!”言未已,忽见于吉立于镜中。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夫人令扶入卧内。须臾苏醒,自叹曰:“吾不能复生矣!”
诗句
- 策不敢违母命,只得勉强乘轿至玉清观。道士接入,请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谢。忽香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策怒,唾骂之;走离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视策。策顾左右曰:“汝等见妖鬼否?”左右皆云未见。策愈怒,拔佩剑望于吉掷去,一人中剑而倒。众视之,乃前日动手杀于吉之小卒,被剑斫入脑袋,七窍流血而死。策命扛出葬之。比及出观,又见于吉走入观门来。策曰:“此观亦藏妖之所也!”遂坐于观前,命武士五百人拆毁之。武士方上屋揭瓦,却见于吉立于屋上,飞瓦掷地。策大怒,传令逐出本观道士,放火烧毁殿宇。火起处,又见于吉立于火光之中。策怒归府,又见于吉立于府门前。策乃不入府,随点起三军,出城外下寨,传唤众将商议,欲起兵助袁绍夹攻曹操。众将俱曰:“主公玉体违和,未可轻动。且待平愈,出兵未迟。”是夜孙策宿于寨内,又见于吉披发而来。策于帐中叱喝不绝。次日,吴太夫人传命,召策回府。策乃归见其母。夫人见策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策即引镜自照,果见形容十分瘦损,不觉失惊,顾左右曰:“吾奈何憔悴至此耶!”言未已,忽见于吉立于镜中。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夫人令扶入卧内。须臾苏醒,自叹曰:“吾不能复生矣!”
译文
孙权在母亲的坚持下,勉强坐上轿子到玉清观去烧香。道士接待了他,让他在香炉里烧香,但他却没有感谢。忽然,香炉里的烟雾聚成了一座高高的宝塔,上面坐着一个人。孙权非常生气,把香烛扔向他并骂道。那人从寺庙的屋顶飞下来,向孙权扔了一块石头。孙权看到后,命令武士们用箭射他。结果那个人被击中,倒在了地上死去。孙权命令人们把他抬出去埋葬。当他走出玉清观时,他又看到了这个人走进来。于是孙权命令把玉清观给拆掉。就在他下令的时候,那个家伙突然出现在屋顶上,从那里抛下了很多石头。孙权大怒,立刻下令把道士都赶出去,并放火烧掉了那座寺庙。当大火开始燃烧的时候,那个家伙又突然出现在火光中。孙权愤怒地返回自己的住所。然后他又出现了,站在他府邸的大门前。孙权没有进去,而是率领军队出了城。他召集了他的将领们,商量如何帮助袁绍攻击曹操的事情。所有的将领都说:“我们的主公身体不好,我们不能轻易发动战争。我们还是等待他康复之后再行动吧。”那晚孙策住在营帐中,那个家伙又出现了。孙权在帐子里大吼,但看不见那个东西。第二天,吴国太夫人派人叫孙策回宫。孙策回来见到母亲时,发现她很伤心。吴国太说:“你变得如此模样!”孙策就拿起镜子看自己的脸,发现已经严重消瘦了。他感到非常震惊,对身边的人说:“我怎么会变成这样?”话没说完,镜子中就出现了刚才那个家伙。孙策大声喊叫,然后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吴国太叫人把他扶进卧室。过了一会儿他才恢复过来,感叹道:“我不能再活下去了!”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孙权与于吉之间的一段恩怨纠葛。孙权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前往玉清观烧香求神拜佛,但道士并不热情接待他,反而让他面对一座华盖上的于吉。孙权愤怒之下甚至用武力将其杀死,但后来发现杀死的只是一只普通的小卒,而且于吉还出现在他的面前。最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孙权再次见到了于吉,这次更严重的是于吉竟然附身在他自己的镜子里,给他造成了极大的惊吓和伤害。这整个过程中充满了紧张、刺激和恐怖的气氛,同时也揭示了孙权作为一个年轻君主的无奈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