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奉命亲往,见肃叙礼毕,具道孙权相慕之意。肃曰:“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瑜曰:“昔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足下不须他计,只同我往投东吴为是。”

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夜半,权问肃曰:“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肃曰:“昔汉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谢。次日厚赠鲁肃,并将衣服帷帐等物赐肃之母。

诗句

  • 碧眼儿坐领江东:这一句描绘了孙权的形象,通过其“碧眼”特征和“坐领江东”的表述,展现了他作为东吴领袖的地位和威望。
  • 瑜奉命亲往:周瑜奉命亲自前往见鲁肃,表达了他的责任感和对此次访问的重视。
  • 见肃叙礼毕:描述了周瑜见到鲁肃后,双方进行了礼节性的交流,为后续的对话打下基础。
  • 具道孙权相慕之意:周瑜向鲁肃详细讲述了孙权对己的仰慕之情,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尊重和期待。
  • 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提到了与刘子扬的约定,暗示了周瑜与刘的关系以及他们可能的行动。
  • 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赞扬孙权的贤明和礼遇人才,以及他善于识别和采纳不同的意见。
  • 世所罕有:表明孙权的这种品质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 足下不须他计,只同我往投东吴为是:建议鲁肃跟随周瑜一起去投奔东吴,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 夜半,权问肃曰:描述了孙权在深夜询问鲁肃的情况,显示了他对这次对话的重视。
  • 惟恐不得闻于左右耳!:表达了鲁肃对孙权提问的回答,强调了他的谦卑态度以及对孙权的尊敬。

译文

  1. 碧眼儿坐领江东
  2. 见鲁肃叙礼毕后,详述孙权仰慕周瑜之意。
  3. 最近刘子扬约我前往巢湖。
  4. 周瑜劝鲁肃不必多虑,随他一同前往东吴才是明智之举。
  5. 鲁肃依言,随周瑜来见孙权。
  6. 孙权甚敬周瑜,与他谈笑终日。
  7. 一日夜晚,孙权留鲁肃共饮,直至深夜才回。
  8. 深夜,孙权问鲁肃:“如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
  9. 周瑜回答:“昔汉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项羽,将军如何得为桓、文乎?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如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
  10. 孙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谢。次日厚赠鲁肃,并将衣服帷帐等物赐给鲁肃之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孙权与周瑜之间的重要会面和互动。诗中通过对话展现了孙权的英明和政治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周瑜对孙权的尊敬和期望。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富含深意,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未来战略的预测,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复杂局势和人物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