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行至阳武,下定寨栅。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诗句: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
译文:于是说:袁绍起兵,向着官渡前进。
注释:本句是交代背景,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
译文:曹操起兵七万,前去迎战。
注释:本句描述的是曹操为了迎接袁绍的大军所做的准备。
留荀彧守许都。
译文:曹操留下荀彧守卫许都。
注释:本句说明了曹操在出征前的一个决策,即留下一位重要谋士留守后方。
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译文:袁绍的军队即将出发,田丰从监狱中上书劝谏说:“现在最好是静守等待时机,不可以随便兴师动众,恐怕会招致不利。”
注释:本句描述了田丰对局势的分析,认为应该谨慎行事,而不是盲目进攻。
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
译文:逢纪谗言道:“您发起仁义之师,田丰怎么能说出不吉祥的话呢?”
注释:本句揭示了逢纪诬陷田丰的动机,认为他的建议是不祥的。
绍因怒,欲斩田丰。
译文:袁绍因此生气,想要杀了田丰。
注释:本句描绘了袁绍因为不满而想要惩罚田丰的情景。
众官告免。
译文:官员们向袁绍求情,希望他能饶恕田丰。
注释:本句展现了官员们试图阻止袁绍杀田丰的行为。
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译文:袁绍愤怒地说:“等我打败了曹操后,一定要严正地处罚他!”
注释:本句表明了袁绍的决心,即要在击败曹操之后才对田丰采取行动。
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
译文:于是催促军队前进,旗帜遍布原野,兵器闪烁如林。
注释:本句描述了袁绍军队出征时的气势和装备情况。
行至阳武,下定寨栅。
译文:行军到了阳武,扎下了营寨。
注释:本句描述了袁绍军队到达目的地后的行动,即驻扎下来准备战斗。
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译文:沮授说:“我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战斗力却比不上对方;对方虽然训练有素,但是粮食供应却不如我们。如果敌人没有粮食,就喜欢速战;如果我们有粮食,就应该慢慢坚守防守。如果能持续很长时间而不交战,那么敌军自己就会失败。”
注释:本句通过沮授的分析,阐述了他对于如何应对敌军的策略,即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持久战。
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译文:袁绍生气地说:“田丰轻视我军士气,我回朝后一定把他斩首。你竟然还敢这样!快给我把沮授锁起来,放在军中,等我战胜曹操之后再来处理他的事情!”于是下令军队按照这个计划行动,将七百万大军分为东西南北四路,周围布设了九十多座军营,连接在一起。
注释:本句展示了袁绍对于田丰言论的反应和决定,以及他对军队的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