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风雨交作,及晓,不见了于吉尸首。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忽见一人,从堂前徐步而来,视之,却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卧内,半晌方苏。吴太夫人来视疾,谓策曰:“吾儿屈杀神仙,故招此祸。”策笑曰:“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夫人曰:“因汝不信,以致如此;今可作好事以禳之。”策曰:“吾命在天,妖人决不能为祸。何必禳耶!”夫人料劝不信,乃自令左右暗修善事禳解。是夜二更,策卧于内宅,忽然阴风骤起,灯灭而复明。灯影之下,见于吉立于床前。策大喝曰:“吾平生誓诛妖妄,以靖天下!汝既为阴鬼,何敢近我!”取床头剑掷之,忽然不见。吴太夫人闻之,转生忧闷。策乃扶病强行,以宽母心。母谓策曰:“圣人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又云:‘祷尔于上下神祇。’鬼神之事,不可不信。汝屈杀于先生,岂无报应?吾已令人设醮于郡之玉清观内,汝可亲往拜祷,自然安妥。”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名为“小霸王怒斩于吉”。诗句大意如下:

是夜风雨交作,及晓,不见了于吉尸首。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忽见一人,从堂前徐步而来,视之,却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卧内,半晌方苏。吴太夫人来视疾,谓策曰:“吾儿屈杀神仙,故招此祸。”策笑曰:“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夫人曰:“因汝不信,以致如此;今可作好事以禳之。”策曰:“吾命在天,妖人决不能为祸。何必禳耶!”夫人料劝不信,乃自令左右暗修善事禳解。是夜二更,策卧于内宅,忽然阴风骤起,灯灭而复明。灯影之下,见于吉立于床前。策大喝曰:“吾平生誓诛妖妄,以靖天下!汝既为阴鬼,何敢近我!”取床头剑掷之,忽然不见。吴太夫人闻之,转生忧闷。策乃扶病强行,以宽母心。母谓策曰:“圣人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又云:‘祷尔于上下神祇。’鬼神之事,不可不信。汝屈杀于先生,岂无报应?吾已令人设醮于郡之玉清观内,汝可亲往拜祷,自然安妥。”

译文:
那晚狂风大作,到了早晨,却不见了于吉的尸体。守尸的军士报告了孙策。孙策大怒,想要杀掉守尸的士兵。突然看到一个人影,从堂前慢慢走来。孙策一看,原来是于吉。孙策大怒,正要拔剑杀死他,忽然晕倒在地上。身边的人赶快把他扶进卧室,过了一会儿才苏醒。吴太夫人来看望孙策,对他说:“你儿子冤枉杀害神仙,才会招致这种灾祸。”孙策笑着说:“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征战沙场,杀人无数,哪有什么祸害的道理?现在杀了妖怪,正好断绝这场大祸,哪里用得着我来招惹祸端呢?”夫人说:“因为你不相信这件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灾祸;你现在可以做好事去化解灾祸。”孙策说:“我的寿命在上天那里,妖怪是不能伤害我的。为什么还要去做什么呢?”夫人认为他还是不相信她的话,就让手下的人暗中做善事去化解灾难。当夜三更时分,孙策躺在床上,忽然刮起了一股阴风,灯熄灭后又重新亮起来。灯光下,看到于吉站在床前。孙策大声呵斥道:“我一生发誓要铲除那些邪恶的妖人,以安定天下!你既然是个鬼怪,怎么敢接近我!”于是拿出床头的剑扔过去,忽然不见了。吴太夫人听说后,更加担忧和郁闷。孙策就扶着病弱的身体坚持前行,以此来宽慰母亲的心。母亲对他说:“圣人说过:‘鬼神的德行是多么兴盛啊!’又说:‘祷告你们天地神明吧。’对于鬼神的事情,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你枉杀了于吉先生,难道不会有报应吗?我已经派人在郡城的玉清观里设坛祈祷,你可以亲自去参拜祈福,这样应该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孙策与于吉斗争的诗。诗中通过孙策对于吉的惩罚,展现了他在战争中的勇猛和正义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鬼神之事的敬畏和信任,认为鬼神的存在可以为人们带来福泽和庇佑。整首诗情感真挚、情节紧凑,充满了浓厚的战争气息和神秘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