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韩猛败军还营,绍大怒,欲斩韩猛,众官劝免。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袁绍曰:“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审配领命而去。袁绍遣大将淳于琼,部领督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引二万人马,守乌巢。那淳于琼性刚好酒,军士多畏之;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那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当下搜得使者所赍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攸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后人有诗叹曰:“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诗句

曹操领兵夜行,前过袁绍别寨,寨兵问是何处军马。操使人应曰:“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碍。及到乌巢,四更已尽。

译文

曹操带领军队在夜间行军,先经过袁绍的一个军营,营中的官兵询问曹操的军队从哪里来。曹操的使者回答说:“蒋奇奉命前往乌巢保护粮食。”袁绍的守军看到是他们自己的军队的标志,于是没有怀疑。他们经过几个地方,都谎称是蒋奇的军队,所以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当他们到达乌巢时,已经是四更了。

注释

  • 曹操: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字孟德,小字阿瞒。
  • 乌巢: 位于官渡以南,靠近黄河的地方,是袁绍屯粮的重要地点。
  • 淳于琼: 袁绍手下的大将,负责守卫乌巢。
  • 许攸: 许褚的弟弟,与曹操关系不错,曾在袁绍处担任谋士。后被袁绍所杀。
  • 审配: 袁绍手下的谋士,负责监督粮草。
  • 冀州: 袁绍的封地,许攸曾在此地区活动。
  • 田丰: 袁绍手下的谋士,反对兴兵进攻曹操,建议袁绍以逸待劳等待时机。
  • 沮授: 袁绍手下的谋士,提出以持久战的策略对抗曹操。
  • 袁绍: 东汉末年军阀之一,官渡之战的主要对手。

赏析

本回描写了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军队的内部分歧以及曹操如何利用这一分歧来取得战略优势的过程。通过对各个角色的描写和对事件的分析,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场历史战役的背景和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