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已定冀州,使人探袁谭消息。时谭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处,闻袁尚败走中山,乃统军攻之。尚无心战斗,径奔幽州投袁熙。谭尽降其众,欲复图冀州。操使人召之,谭不至。操大怒,驰书绝其婚,自统大军征之,直抵平原。谭闻操自统军来,遣人求救于刘表。表请玄德商议。玄德曰:“今操已破冀州,兵势正盛,袁氏兄弟不久必为操擒,救之无益;况操常有窥荆襄之意,我只养兵自守,未可妄动。”表曰:“然则何以谢之?”玄德曰:“可作书与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婉词谢之。”表然其言,先遣人以书遗谭。书略曰:“君子违难,不适仇国。日前闻君屈膝降曹,则是忘先人之仇,弃手足之谊,而遗同盟之耻矣。若冀州不弟,当降心相从。待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高义耶?”又与袁尚书曰:“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君当先除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谭得表书,知表无发兵之意,又自料不能敌操,遂弃平原,走保南皮。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曹操平定冀州后,派人探询袁谭的动静。此时袁谭率军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地,听说袁尚败走中山,就统军进攻。袁尚无心战斗,径直奔向幽州投奔袁熙。袁谭将全部军队降服,想要再次图谋冀州。曹操派人召他,他不来。曹操大怒,传书断绝与袁谭的婚约,亲自率大军征讨,直逼平原。袁谭听说曹操亲自率军而来,派使者向刘表求救。刘表请刘备商量对策。刘备说:“现在曹操已平定冀州,兵势正盛,袁氏兄弟很快会为曹操擒获,救他们无益;况且曹操常有窥视荆州之意,我们只要养兵自守,不要轻易行动。”刘表说:“那么该怎么谢他呢?”刘备说:“可以写信给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委婉地道歉。”刘表同意他的说法,先派人将书信遗送给袁谭。信中大致内容是:“君子违背困难,不侍奉仇国。近日听说你屈膝投降曹操,那就是忘记了先人的仇恨,抛弃了手足之情,而留下同盟之耻。如果冀州不顺从,应当降心相从。等到事情定下来之后,使天下明白是非曲直,不是高义吗?”又写信给袁尚书说:“青州人性情急躁,沉迷于曲直之间。您应当首先除掉曹操,以报先公之仇。事定之后,再来计议是非曲直,不是更好吗?如果沉迷不返,那就像韩卢、东郭先生那样被前人所困,而忘记田父的收获了。”袁谭得到刘表的信,知道自己没有发兵的意愿,又自量不能敌曹操,于是弃平原,逃保南皮。
诗句
曹丕乘乱纳甄氏
翻译
曹操平定冀州后,派人探询袁谭的动静。此时袁谭率军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地,听说袁尚败走中山,就统军进攻。袁尚无心想战斗,径直奔向幽州投奔袁熙。袁谭将全部军队降服,想要再次图谋冀州。曹操派人召他,他不来。曹操大怒,传书断绝与袁谭的婚约,亲自率大军征讨,直逼平原。袁谭听说曹操亲自率军而来,派使者向刘表求救。刘表请刘备商量对策。刘备说:“现在曹操已平定冀州,兵势正盛,袁氏兄弟很快会为曹操擒获,救他们无益;况且曹操常有窥视荆州之意,我们只要养兵自守,不要轻易行动。”刘表说:“那么该怎么谢他呢?”刘备说:“可以写信给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委婉地道歉。”刘表同意他的说法,先派人将书信遗送给袁谭。信中大致内容是:“君子违背困难,不侍奉仇国。近日听说你屈膝投降曹操,那就是忘记了先人的仇恨,抛弃了手足之情,而留下同盟之耻。如果冀州不顺从,应当降心相从。等到事情定下来之后,使天下明白是非曲直,不是高义吗?”又写信给袁尚书说:“青州人性情急躁,沉迷于曲直之间。您应当首先除掉曹操,以报先公之仇。事定之后,再来计议是非曲直,不是更好吗?如果沉迷不返,那就像韩卢、东郭先生那样被前人所困,而忘记田父的收获了。”袁谭得到刘表的信,知道自己没有发兵的意愿,又自量不能敌曹操,于是弃平原,逃保南皮。
关键词注释
- 曹丕乘乱纳甄氏:指曹操之子曹丕趁天下动乱之际纳娶了甄氏(甄宓),但后来因奸情暴露而被处死。
- 操已定冀州:曹操已经平定了冀州,即现在的河北一带。
- 谭尽降其众:袁谭将所有的部队都降服了。
- 欲复图冀州:想要重新谋取冀州的控制权。
- 可作书与袁氏兄弟:建议写一封信给袁氏兄弟,以和解为名。
- 青州天性峭急:指的是青州地区的人性格刚烈急躁。
- 韩卢、东郭先生:出自《孟子》的故事,韩卢是一只狗的名字,东郭先生则是另一个故事中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