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探马来报:“乐进、李典、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壶关口,不能下。”操自勒兵前往。三将接着,说干拒关难击。操集众将共议破干之计。荀攸曰:“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操然之。唤降将吕旷、吕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吕旷等引军数十,直抵关下,叫曰:“吾等原系袁氏旧将,不得已而降曹。曹操为人诡谲,薄待吾等;吾今还扶旧主。可疾开关相纳。”高干未信,只教二将自上关说话。二将卸甲弃马而入,谓干曰:“曹军新到,可乘其军心未定,今夜劫寨。某等愿当先。”于喜从其言,是夜教二吕当先,引万余军前去。将至曹寨,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高干知是中计,急回壶关城,乐进、李典已夺了关、高干夺路走脱,往投单于。操领兵拒住关口,使人追袭高干。干到单于界,正迎北番左贤王。干下马拜伏于地,言曹操吞并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万乞救援,同力克复,以保北方。左贤王曰:“吾与曹操无仇,岂有侵我土地?汝欲使我结怨于曹氏耶!”叱退高干。干寻思无路,只得去投刘表。行至上洛,被都尉王琰所杀,将头解送曹操。曹封琰为列侯。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诗句和译文的赏析:
诗句:
“忽探马来报:”乐进、李典、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壶关口,不能下。”曹操自勒兵前往。译文:突然,探子回来报告说:“乐进、李典、张燕正在攻打并州,高干坚守壶关关口,无法攻克。”曹操亲自率军前往。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事的紧急情况,乐进、李典和张燕正在攻打并州,而高干则在壶关关口坚守。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亲自率军前往支援。
接下来是第三句:
诗句:三将接着,说干拒关难击。
译文:接着,三位将领讨论如何攻破壶关,他们认为高干防守壶关很难攻克。
赏析:这里的“三将”指的是乐进、李典和张燕,他们讨论如何攻击壶关。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商讨战术,试图找出一个有效的方法来突破壶关的防线。
第四句:
诗句:操集众将共议破干之计。荀攸曰:“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操然之。
译文:曹操召集所有将领商议攻破壶关的策略。荀攸建议说:“如果要打败高干,需要使用诈降计策。”曹操同意这个建议。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决定采用诈降的策略来攻破壶关。这不仅显示了曹操的智谋,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中的诗句不仅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还体现了人物的智慧和决策过程。这些诗句与译文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