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郭嘉曰:“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操曰:“奉孝之言极是。”遂率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前进发。但见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嘉曰:“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操曰:“吾见北地崎岖,意欲回军,若何?”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耳。”
诗句:
- 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
- 郭嘉遗计定辽东。
译文:
- 并州已经平定,曹操商议向西攻打乌桓。
- 郭嘉给出了一个策略,成功平定了辽东。
注释:
- 并州既定:指的是并州刺史刘琨平定了并州的叛乱或战事。
- 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操(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这里指其本人或其军队。乌桓,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此处可能是指乌桓人或乌桓族。
- 郭嘉遗计定辽东:郭嘉(字奉孝),三国时期著名谋士,曾为曹操出谋划策,这里指他给曹操出了一个平定辽东的战略建议。
- 袁绍与乌桓有恩: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与乌桓有过恩惠关系。
- 刘表坐谈之客耳: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荆州牧,刘备的盟友。这里指他虽然是个空谈家,但刘备自知才能不足以控制局势。
- 虽虚国远征:即使国家空虚、兵力不足而远征也没关系。
- 公无忧也:指主公您不需要担忧。
- 卧病车上:郭嘉当时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卧病在车上。
- 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表示对曹操的感激之情,即使是死了也无法报答曹操万分之一的恩情。
- 兵贵神速:兵法上的一个原则,强调军事行动要迅速。
-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指现在长途行军去袭击敌人,辎重的拖累使得难以追求快速的行动优势。
- 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意思是不如派遣轻装部队,抄小路快速前进。
- 识径路者为引导:寻找熟悉路线的人担任向导。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为了进一步扩展势力范围,决定西进攻击乌桓人的军事行动。通过郭嘉的策略,曹操采纳了“轻兵兼道以出”的战术,成功击败乌桓,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华和郭嘉的智慧贡献。整首诗展示了曹操的决策过程和军事指挥的艺术,以及郭嘉对局势分析的准确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