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仁与李典回许都,见曹操,泣拜于地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操曰:“胜负乃军家之常。但不知谁为刘备画策?”曹仁言是单福之计。操曰:“单福何人也?”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操曰:“安得彼来归?”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
【译文】
曹操问:“曹仁、李典回许都,见到我,他们哭着向我请罪,说损将折兵的事情。是谁给他们出的谋划?”曹仁说是单福的计策。“单福是谁?”程昱笑着回答:“这可不是单福,他从小就喜欢击剑,后在中平末年,曾经为了报仇杀人而披发涂面逃跑,被官吏抓住。官吏问他姓名,他不回答,就被捆绑在车上,敲着鼓在街上走动,现在街上的人都知道他是何人,即使有人认识他也不敢说出真相,但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偷偷地解救了他,他便改变节操学习,四处拜师,曾经和司马徽谈论过。这个人是颍川人徐庶,字元直。单福只是他的假名。”曹操问:“徐庶的才能,比您怎么样?”程昱说:“我的才能要比徐庶好十倍。”曹操说:“可惜贤才归于刘备,羽翼已经丰满,怎么这样呢?”程昱说:“徐庶虽然在那边,但如果丞相要用他,召他来并不难。”曹操说:“怎么才能让他回来?”程昱说:“徐庶为人极孝道,他幼时失去了父亲,只有老母还在堂上。现在他的弟弟徐康死了,老母亲没有别人照料。丞相可以派人去骗他的母亲到许昌来,让她写信叫儿子过来,那么徐庶一定会回来的。”
【注释】
- 玄德:刘备的字。
- 第三十六回:这是《三国演义》第36集的故事。
- 曹仁:曹操的部下之一。
- 李典:曹操的部下之一。
- 许都:古地名,今河南许昌。
- 曹操(Gé):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单福:这里指的是虚构的人物。
- 司马徽:这里也是虚构的人物。
- 元直:徐庶的字。
- 徐康:徐庶的弟弟。
- 老母:徐庶的母亲。
- 许昌:古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
- 诈其母至:诱骗徐母到许昌。
- 书召其子:写封信叫徐庶的儿子过来。
- 必至矣:一定能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讲述三国时期曹操如何通过计谋招揽人才的故事。诗中的主人公是曹操和程昱以及虚构的人物单福。曹操对徐庶十分赏识,想要得到徐庶,但是不知道徐庶的下落。程昱建议曹操用计骗取徐庶的母亲来许昌,让徐庶不得不来归顺。最后徐庶果然被成功骗走并归顺了曹操。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操善于用智谋来收服人才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