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诗句

1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

  • 注释:指两位名士在歌声结束后,相互拍手大笑。
  1. 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
  • 注释:刘备(玄德)说:“卧龙先生就在这附近吗?”于是下了马进入店铺。
  1. 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
  • 注释:看到两个人正在桌子上对饮,上首的人留着长长的胡子和白色的面颊,而下首的人则具有独特的古代美颜。
  1. 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
  • 注释:刘备拱手行礼并询问道:“二位先生谁就是卧龙?”留有白胡须的长者回答说:“您是哪位?想来找我有什么事呢?”
  1. 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
  • 注释:长者回答说:“我们都不是卧龙先生,我们都是卧龙的朋友。我是颍川人石广元,这位是汝南人孟公威。”
  1. 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
  • 注释:刘备高兴地说:“我经常听你们两个大名,很高兴能有机会遇见。现在我有随行马匹在这里,恳请二位一起去卧龙庄上聊一聊。”
  1. 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 注释:石广元回答说:“我们都是山野中的懒散之人,并不了解治理国家和安抚民众的事情,请您自己骑马去寻访卧龙先生吧。”
  1.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
  • 注释:刘备向两人告辞,骑上了马,朝着卧龙岗而去。
  1. 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
  • 注释:到达庄园前,下马后,他敲了敲门问童子:“先生今天在庄上吗?”童子回答说:“先生现在在书房里读书。”
  1. 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 注释:刘备非常高兴,便跟随童子进入了庄园。来到庄园的正门,他看到大门上写着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1. 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 注释:刘备刚要细看那副对联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吟诵。于是他站在门边偷看,只见草堂之上坐着一个少年,抱着火炉坐着,唱着:“凤凰飞翔在高高的山峰上啊,没有梧桐树它就不能栖息;士人隐居在一个地方啊,没有主人的庇护他就无法生存。喜欢在田野劳作啊,我爱我的农舍;暂且寄情于琴书之中啊,等待天下太平。”

译文

刘备(玄德)在与两位名士交流后,感到他们并非真正的卧龙先生,而是卧龙的朋友。于是带着随行马匹,前往卧龙庄拜访卧龙先生。在庄园门口被童子拦下,发现卧龙先生正在书房里读书。刘备非常惊喜,立即跟随童子进去。在庄园的大厅,他看到了一幅写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对联,并听到了少年吟诵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隐居、农耕生活的喜爱以及等待天下太平的愿望。

赏析

这段诗描述了刘备在寻找卧龙先生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他的观察。通过对话和描写,展现了刘备的谦逊和礼貌,以及对卧龙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诗歌中还体现了一种追求理想和宁静生活的哲学思想。通过对对联和诗句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