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孙权督众攻打夏口,黄祖兵败将亡,情知守把不住,遂弃江夏,望荆州而走。甘宁料得黄祖必走荆州,乃于东门外伏兵等候。祖带数十骑突出东门,正走之间,一声喊起,甘宁拦住。祖于马上谓宁曰:“我向日不曾轻待汝,今何相逼耶?”宁叱曰:“吾昔在江夏,多立功绩,汝乃以‘劫江贼’待我,今日尚有何说!”自知难免,拨马而走。甘宁冲开士卒,直赶将来,只听得后面喊声起处,又有数骑赶来。宁视之,乃程普也。宁恐普来争功,慌忙拈弓搭箭,背射黄祖,祖中箭翻身落马;宁枭其首级,回马与程普合兵一处,回见孙权,献黄祖首级。权命以木匣盛贮,待回江东祭献于亡父灵前。重赏三军,升甘宁为都尉。商议欲分兵守江夏。张昭曰:“孤城不可守,不如且回江东。刘表知我破黄祖,必来报仇;我以逸待劳,必败刘表;表败而后乘势攻之,荆襄可得也。”权从其言,遂弃江夏,班师回江东。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1. 诗句:却说孙权督众攻打夏口,黄祖兵败将亡,情知守把不住,遂弃江夏,望荆州而走。甘宁料得黄祖必走荆州,乃于东门外伏兵等候。祖带数十骑突出东门,正走之间,一声喊起,甘宁拦住。祖于马上谓宁曰:“我向日不曾轻待汝,今何相逼耶?”宁叱曰:“吾昔在江夏,多立功绩,汝乃以‘劫江贼’待我,今日尚有何说!”自知难免,拨马而走。甘宁冲开士卒,直赶将来,只听得后面喊声起处,又有数骑赶来。宁视之,乃程普也。宁恐普来争功,慌忙拈弓搭箭,背射黄祖,祖中箭翻身落马;宁枭其首级,回马与程普合兵一处,回见孙权,献黄祖首级。权命以木匣盛贮,待回江东祭献于亡父灵前。重赏三军,升甘宁为都尉。商议欲分兵守江夏。张昭曰:“孤城不可守,不如且回江东。刘表知我破黄祖,必来报仇;我以逸待劳,必败刘表;表败而后乘势攻之,荆襄可得也。”权从其言,遂弃江夏,班师回江东。

  2. 译文:

却说孙权统领众人进攻夏口,黄祖战败,知道自己无法守住,便放弃江夏,向荆州逃跑。甘宁预料到黄祖必定逃往荆州,于是埋伏在东门外等待黄祖。当黄祖带着几十名骑兵突出东门时,甘宁立刻拦截住他。黄祖骑马对甘宁说:“我以前并不怎么看得起你,但今天为什么要逼迫我呢?”甘宁斥责道:“我之前在江夏立下很多战功,你现在却把我当作了‘抢劫长江的强盗’,今天我还有什么话说!”黄祖自知难以逃脱,于是调转马头逃跑。甘宁冲破了士兵们的阻拦,直接追赶上来。只听到后面的喊声中,又有几人骑马赶来。甘宁看到是程普,担心他会为了功劳与自己争执,于是赶紧拉满弓搭上箭,向后射去,黄祖被射中后跌落马下。甘宁割下了黄祖的头,然后与程普会合。回到孙权这里后,他将黄祖的头颅献给了孙权。孙权命令用木匣子装好黄祖的头颅,准备带回江东祭祀自己的父亲。同时奖赏了三军将士,让甘宁升任为都尉。之后他们讨论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江夏防守。这时张昭提出了建议:“孤城不宜防守,不如暂时撤回江东吧。刘表知道我打败了黄祖,必定会来报仇;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击败刘表。等刘表失败后再乘机攻打,荆襄地区也可以取得。”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放弃了江夏,率领大军班师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孙权和甘宁等人的战斗场景。首先描述了孙权带领军队进攻夏口并最终导致黄祖的失败,黄祖被迫向荆州逃跑的情况。随后,诗中提到了甘宁如何识破黄祖的意图并成功将其抓获。接着,甘宁展示了他的勇敢和机智,不仅追上了逃跑的黄祖,还斩杀了他。最后,诗中提到了孙权和张昭关于是否留守江夏的讨论,以及他们最终决定撤军的决定。整个故事展现了孙权的军事智谋和勇气,以及他在战斗中所展现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