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
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权连忙劝住,谓统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凌统即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东吴自此广造战船,分兵守把江岸;又命孙静引一枝军守吴会;孙权自领大军,屯柴桑;周瑜日于鄱阳湖教练水军,以备攻战。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九回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与译文对比
- 诗句:“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
- 译文:苏飞被关在槛车里,秘密派人告诉甘宁来求助。
- 诗句:“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
- 译文:甘宁说:“如果苏飞不说话,我怎么会忘记他呢?”
- 诗句:“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
- 译文:甘宁大军到达吴会后,孙权命令将苏飞斩首,连同黄祖的首级一起献给朝廷。
- 诗句:“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
- 译文:我以前如果没有苏飞的帮助,就会尸骨无存,怎么能为将军效力呢?
- 诗句:“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
- 译文:现在苏飞应当受惩罚,我念及往日他的恩情,愿意收回我的官职和爵位,以此赎回苏飞的罪行。
- 诗句:“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
- 译文:他既然对你有恩情,我就为你赦免他。但如果他逃走怎么办呢?
- 诗句:“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
- 译文:甘宁说:“如果我能够免除杀戮,我将无地自容,怎么可能逃走呢?如果我逃走的话,宁愿把首级献给你面前。”
- 诗句:“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
- 译文:孙权就赦免了苏飞,只把黄祖的首级献上。
- 诗句:“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
- 译文:正在喝酒时,突然看见座上一个人大哭起来,拔出剑朝甘宁刺来。
- 诗句:“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其父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
- 译文:甘宁急忙举起椅子挡住那人的攻击。孙权惊讶地看着那人,原来是凌统,因为甘宁在江夏时,曾射出他父亲凌操的箭身亡,今天见面后,所以想要报仇。
- 诗句:“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
- 译文:孙权当天就让甘宁率领五千士兵和一百艘战舰前往夏口镇守,以免凌统攻击。
- 诗句:“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
- 译文:甘宁感谢并接受了命令,亲自带领士兵前往夏口。
- 诗句:“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
- 译文:孙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凌统只能带着怨恨而止步。
- 诗句:“东吴自此广造战船,分兵守把江岸;又命孙静引一枝军守吴会;孙权自领大军,屯柴桑;周瑜日于鄱阳湖教练水军,以备攻战。”
- 译文:从那以后,东吴开始大量制造战船,并在长江沿岸派兵驻守;同时命令孙静带领一支军队防守吴会;孙权亲自带领大军驻守柴桑;周瑜每天都到鄱阳湖训练水军,以便准备进攻。
赏析:
本段描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涉及人物关系、军事策略以及政治决策等。其中,甘宁为了救出被囚禁的朋友苏飞,主动要求用自己的首级作为担保。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体现了忠诚与勇气。同时,孙权的仁慈与果断并存,不仅赦免了苏飞,还安排他守卫夏口,显示了他的宽广胸襟和深谋远虑。此外,凌统对甘宁的复仇行为虽然出于个人恩怨,但最终被孙权劝解,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伦理问题。
这段历史描写了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