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作探知,报至江夏。黄祖急聚众商议,令苏飞为大将,陈就、邓龙为先锋,尽起江夏之兵迎敌。陈就、邓龙各引一队艨艟截住沔口,艨艟上各设强弓硬弩千余张,将大索系定艨艟于水面上。东吴兵至,艨艟上鼓响,弓弩齐发,兵不敢进,约退数里水面。甘宁谓董袭曰:“事已至此,不得不进。”乃选小船百余只,每船用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撑船,三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铜刀,不避矢石,直至艨艟傍边,砍断大索,艨艟遂横。甘宁飞上艨艟,将邓龙砍死。陈就弃船而走。吕蒙见了,跳下小船,自举橹棹,直入船队,放火烧船。陈就急待上岸,吕蒙舍命赶到跟前,当胸一刀砍翻。比及苏飞引军于岸上接应时,东吴诸将一齐上岸,势不可当。祖军大败。苏飞落荒而走,正遇东吴大将潘璋,两马相交,战不数合,被璋生擒过去,径至船中来见孙权。权命左右以槛车囚之,待活捉黄祖,一并诛戮。催动三军,不分昼夜,攻打夏口。正是:只因不用锦帆贼,至令冲开大索船。

诗句

细作探知,报至江夏。    
黄祖急聚众商议,令苏飞为大将,陈就、邓龙为先锋,尽起江夏之兵迎敌。    
陈就、邓龙各引一队艨艟截住沔口,艨艟上各设强弓硬弩千余张,将大索系定艨艟于水面上。    
东吴兵至,艨艟上鼓响,弓弩齐发,兵不敢进,约退数里水面。    
甘宁谓董袭曰:“事已至此,不得不进。”乃选小船百余只,每船用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撑船,三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铜刀,不避矢石,直至艨艟傍边,砍断大索,艨艟遂横。    
甘宁飞上艨艟,将邓龙砍死。    
陈就弃船而走。    
吕蒙见了,跳下小船,自举橹棹,直入船队,放火烧船。    
陈就急待上岸,吕蒙舍命赶到跟前,当胸一刀砍翻。    
比及苏飞引军于岸上接应时,东吴诸将一齐上岸,势不可当。    
祖军大败。    
苏飞落荒而走,正遇东吴大将潘璋,两马相交,战不数合,被璋生擒过去,径至船中来见孙权。权命左右以槛车囚之,待活捉黄祖,一并诛戮。催动三军,不分昼夜,攻打夏口。    

译文

  • 诗句:
  1. 细作探知,报告至江夏。
  2. 黄祖急聚众商议,令苏飞为大将,陈就、邓龙为先锋,尽起江夏之兵迎敌。
  3. 陈就、邓龙各引一队艨艟截住沔口,艨艟上各设强弓硬弩千余张,将大索系定艨艟于水面上。
  4. 东吴兵至,艨艟上鼓响,弓弩齐发,兵不敢进,约退数里水面。
  5. 甘宁谓董袭曰:“事已至此,不得不进。”乃选小船百余只,每船用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撑船,三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铜刀,不避矢石,直至艨艟傍边,砍断大索,艨艟遂横。
  6. 甘宁飞上艨艟,将邓龙砍死。
  7. 陈就弃船而走。
  8. 吕蒙见了,跳下小船,自举橹棹,直入船队,放火烧船。
  9. 陈就急待上岸,吕蒙舍命赶到跟前,当胸一刀砍翻。
  10. 比及苏飞引军于岸上接应时,东吴诸将一齐上岸,势不可当。
    祖军大败。
  11. 苏飞落荒而走,正遇东吴大将潘璋,两马相交,战不数合,被璋生擒过去,径至船中来见孙权。权命左右以槛车囚之,待活捉黄祖,一并诛戮。催动三军,不分昼夜,攻打夏口。

注释

  • 黄祖: 指东汉末年的江夏太守黄祖。
  • 艨艟: 古代战船的一种,这里指大型战船。
  • 锦帆贼: 指东吴的孙权及其军队。
  • 吕蒙: 东吴名将,此处指其手下将领吕蒙。
  • 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
  • 甘宁: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此处指主将甘宁。
  • 董袭: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此处指其部属董袭。
  • 潘璋: 东吴将领,此处指其部下潘璋。
  • 孙权下令: 孙权下达命令要处死黄祖。
  • 攻取夏口: 攻占并占领了夏口(今湖北武汉市)。

赏析

本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激烈的战斗场景,展示了赤壁之战中东吴与蜀汉联军之间的紧张对峙和激烈冲突。诗中详细描绘了黄祖、苏飞等人物的形象和行为,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争斗。同时,也展现了东吴军队的勇猛和智谋,以及孙权在战争中的决心和策略。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